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与协调的艺术

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与协调的艺术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和教学活动的高度复杂性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教学活动既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活力的科学事业,又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中教师选择与协调的艺术

师生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受客观需要制约的,因此这里有一个彼此相互协调的过程。所谓选择和协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协调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动机

每个教师在一旦选择好目标后,总是要把教学的要求能有意识地转化成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需要,而这种协调往往表现在课一开始的引导上。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用新颖、别致、富有情趣语言开讲,必定会先声夺人,很快吸引住学生。

“导课”(课一开始的引导)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富有机动性、灵活性,不仅不同年级、不同教材有不同的导课方法,即使同一年级、同一教材,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也有不同的导课方法。它不仅可采取语言表达式,也可采取实验观察式和直观演示式,就是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可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如既可设疑布阵,造成悬念,亦可激情启趣,因势利导。

(二)协调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

课程的内容虽然是已经是加工过了的科学文化知识,但这种加工并不一定恰好适合每一个具体教学过程的需要,因此每位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具体教学过程的需要进行具体的再加工处理,而这种再加工处理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现有认知结构所具有的承受力。为此,一方面要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适应承受能力暂时较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把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充分展开,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适应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总之,协调的目的就是要使所教内容既适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又要有利于进一步去充实、扩大学生的认知结构。这种协调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此外,运用集体动力的来源协调这个矛盾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做法,即采取把学生中不懂、不会的问题集中起来组织大家讨论,教师则把握争议焦点,及时点拨引导,通过讨论使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汲取。即使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来说,通过争辩、讨论,也可以对问题的认识更为深透。

(三)协调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

无论是教的方法还是学的方法都是多元的,这就使教和学的方法在协调上显得更为复杂和困难。但教学有法,又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规律(故说教学有法),但在具体方法上又不宜追求统一的模式(故又可说教无定法),在选择教和学的方法时,不宜将某种方法奉为典范,而应体现出优选、综合的特点。

所谓协调教法和学法的关系,就是要把这两个方面都放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加以研究,并且要和对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的研究结合起来,不能“目中无人”。(www.xing528.com)

概括以上所说,无论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选择和协调上,教学的艺术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1.教学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每一个选择都必须从有利于引导、启迪学生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出发,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选择转化为学生的选择。

2.教学要有超前性

教师的选择一方面要以学生的过去和现状为依据,但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一系列的选择中都贯穿着对学生的发展能做出正确的预见,因此应强调积极的适应而不是消极的适应。

3.教学要有弹性

教学行为的选择一定要留有余地,可延伸可收缩,不能绝对化,以满足不同条件和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4.教学要有应变性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选择要具有教学机制,能善于巧妙地处理一些突发的事件。

教学艺术是教师熟练地综合运用教学的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和教学活动的高度复杂性是有密切关系的。教师面对着时刻变化、千差万别的教学对象,是不能用刻板的、现成的模式去解决教学中所有问题的。如果长年累月毫无创新地只是去现成搬用别人的经验或重复自己的教法,这样的教师只能说是教书匠。总之,教学活动是充满生机、充满创造性活动的事业。教师的工作始终是以科学和文化、善和美、真理和光明去有意识地作用于年青一代的神圣职业。因此教学活动既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活力的科学事业,又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