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家长行动统一的建议

教师家长行动统一的建议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应使父母对自己与学校一起进行教育子女有统一的看法,并进而使父母的要求统一,其中首先是父母对本人要求的统一。要做到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行动统一,就要教以明智的母爱和父爱,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通过教导儿童,自己作为教育者也在进行学习。我认为,这是对少年心灵的一种可怕的打击。这是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的一整套问题。

教师家长行动统一的建议

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

我们应使父母对自己与学校一起进行教育子女有统一的看法,并进而使父母的要求统一,其中首先是父母对本人要求的统一。要做到作为教育者的父母行动统一,就要教以明智的母爱父爱,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我们要做得很有分寸,不触及个人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表现,力求防止家长在这个最敏感的精神生活领域中犯错误。家长教育不明智,母爱和父爱就会使儿童畸形发展。我们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溺爱、暴君式的爱、只管花钱的爱,会给儿童带来多么巨大的危害。

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有时简直可说是像母鸡的爱,母亲和父亲为儿童的每一举动都感到高兴,却不考虑这是什么举动,会得到什么结果。受这种态度培养的儿童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不可以”“应当”这一些概念。这种儿童觉得,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可以的。他变成了任性的、往往是近乎病态的人,生活中的少许困难,对于他都会成为无力承担的重负。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对双亲负有义务,不会也不想劳动,因为他目中无人,内心里感受不到他周围的人——首先是母亲、父亲、祖母、祖父——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他觉得,他生活在世上,他存在着,就已经给双亲带来了快乐、幸福。

只有当你和母亲、父亲同时谈话时,才能做到防止溺爱。这里说的是对家长的情感教育问题,而情感是非常细腻的东西。为了对年轻家长进行情感教育,我们教师要请学前儿童——我们未来的学生——的母亲和父亲不仅来家长教育学学习,而且参加特殊的实习课。在低年级(特别是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集体的公益劳动的日子里,年轻的家长帮助了我们。他们和我们一起指挥劳动,教儿童控制自己想干其他事的愿望,使之服从于劳动,服从于纪律和集体的意志。通过教导儿童,自己作为教育者也在进行学习。

要告诉家长还应该当心另一种不理智的、本能的爱。这就是暴君式的爱。这种爱的根子,是有些家长既自私自利,又不文明。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像对待物品一样:这是我的桌子,我想放到哪里,就放在哪里;这是我的女儿,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我想起了什么,就要求什么。我知道有一位父亲简直发展到了这种地步:他给15岁的女儿(八年级学生)买了一双时新的鞋和一件漂亮的连衣裙。他吩咐把皮鞋放在这姑娘做功课的桌旁,把连衣裙也挂在那里,并预先招呼说:如果在学季末各门功课都不低于4分,你可以穿连衣裙和鞋;只要有一门功课得了3分,就别碰新装。

我的青年朋友!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人像暴君一样陶醉于管辖别人,从中感到乐趣。你要知道,同这种现象做斗争是非常困难和复杂的。然而,我们教师首先要同这种现象做斗争。(www.xing528.com)

不可让任何一个家庭发生吹毛求疵、责备、歇斯底里地抱怨和非难等情况,因为在这种气氛里,小孩子也会变得冷酷。我认为,这是对少年心灵的一种可怕的打击。你在讲课和谈话中要说明,吹毛求疵会把善良的人变成恣意妄为的人,而恣意妄为会驱去正常家庭中儿童的善良,以及合理的审慎和谦让所产生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感动就是爱抚。童年时期未受到爱抚的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就会成为粗暴的、无情义的人。

你大概听到过,有的家长焦急不安地寻思说:儿子小的时候,善良、温顺和听话;年龄大些后,却变得粗暴、任性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怎样给家长解释,提点什么建议呢?我已无数次得到证实并确信,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不善于使用家长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和父母同时谈话特别重要,因为,家长的权力就是母亲和父亲智慧的结合,意志、情感、愿望的统一。热爱自己的创造物的两个成年人,如果不把智慧结合起来,家长的权力就会变成专横。只要儿童感到母亲和父亲对可以、不可以、应当等概念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最合理的事情在他看来也会是暴力、强制,是对他自由的践踏。到这时父母也不得不感到惊讶:为什么无法教会这孩子生活而不用打,不用皮带和棍棒呢?这就是因为,孩子把合理的、必须的要求也看作并感到是压迫他的意志的一种恶势力。

还要防止家长对孩子表现另一种不理智的爱——只管花钱的爱。有的父母真诚地相信,只要保证孩子的一切物质需要,就是履行了自己做父母的义务。孩子有衣穿,有鞋穿,吃得饱,长得壮,有全套的教科书和直观教具,还需要什么呢?!这样的家长认为,父母的爱可以用物质耗费来测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碰到的是少数患有道德和情感上的铁石心肠毛病的父亲。他们实质上不懂得什么是父母的爱。在母亲当中,只要她们与孩子由日常共同的精神纽带联系在一起,就几乎没有这样的人。道德情感上的铁石心肠,对自己子女冷酷无情,并不一定是父亲教育水平低的结果。这是把教育儿童看作是同社会义务无关而完全独立的某种现象的结果。

为了防止这种恶习,就要在向家长,特别是向父亲提出的子女教育建议中,贯穿关于教育子女是父母的社会义务的思想,他们应对子女的未来负责的思想。

如果在家庭中,父亲把自己的义务仅理解为保证孩子的物质需要,而母亲又没有成为儿童精神生活的中心,那么,这种孩子就会处在精神空虚、贫乏的气氛中。他生活在人们之中而又不了解人们,是这种家庭中最可怕的现象。儿童的心灵不认识和得不到人对人的细腻情感,其中首先是爱抚、体贴、同情和仁慈,他们就可能成为情感上无知的人。对这种儿童,学校的教育义务尤为重大:他们应在教育机关里经受情感教育的专门训练。这是理论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的一整套问题。遗憾的是,教育理论实质上还没有这一章节:谁都没有专门研究过怎样培养情感,特别是怎样教育这种儿童,他们在道德和情感方面由于家庭环境影响而陷于空虚,缺乏个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