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视新闻类型与特点-电视作品分析

电视新闻类型与特点-电视作品分析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概述通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消息类电视新闻。能力目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类型划分有清晰的认知。知识目标了解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鉴赏评价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

电视新闻类型与特点-电视作品分析

任务概述

通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基本概念的讲述,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消息类电视新闻

能力目标

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类型划分有清晰的认知。

知识目标

了解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特点。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对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鉴赏评价能力和基础写作能力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概念阐述

消息类电视新闻往往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以较为精炼的文字选取多样化的题材、新鲜而又引人入胜的内容来报道国内外、省内外新近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消息类电视新闻要迅速、简要、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是电视新闻的主体,是电视台播出国内外要闻的主要方式。消息类电视新闻着重报道新闻事件中的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什么原因(why)以及如何发生(how)等关键元素。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类型划分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多采用经典的倒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简言之就是先重要信息后次要信息的顺序,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性依次写下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此,在体例简短的消息类电视新闻中,导语部分需要把新闻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出来。按照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时长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消息和长消息。

1.短消息

电视新闻短消息是指时间长度在1分30秒以内的新闻作品,往往是截取重要新闻事件的关键环节。比如,第24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二等奖的获奖作品《南矶湿地启动“点鸟奖湖”新尝试》,时长1分30秒,消息内容如下。

导语:为保护越冬候鸟鄱阳湖南矶湿地首创“点鸟奖湖”活动,湖里有多少鸟就按每只一元奖励给渔民,让当地渔民自觉参与到保护候鸟的行列中来。

解说:一大早,南矶湿地的十几名鱼塘承包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观鸟队伍分组走进各个湖面开始点鸟。

同期声:(专业观鸟员杜斌)“这是专业的观鸟镜,以50米作为一段,每段多少只鸟,再乘以总的段数就是一个鸟群总的数量。”

解说:按照“点鸟奖湖”政策,这次承包户们总共获得了20多万的奖励。南矶湿地是水鸟的重要越冬地。由于没有湖泊权属,保护区不能自主调控水面保证候鸟的栖息环境。而当地不少渔民为起鱼方便,原来这个时候早就把鱼塘放干了水,缩小了候鸟的活动空间。而“点鸟奖湖”就为解决这种“人鸟”争食的矛盾探索了可行的路径。

同期声:(南昌大学生物学基础实验中心主任葛刚)“今年留了这么多水没想到,你看水一留下来,天鹅也来了,白鹤也来了,候鸟种类就多了。”

同期声:(南矶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局长胡斌华)“以前渔民经常赶鸟,他觉得鸟多了会把水搅浑,会让水面缺氧,会造成鱼的死亡,但是我们有了这个活动呢,他对鸟就觉得:哎呀,这是我的鸟,你们千万别赶走了,这个人鸟关系改善了。”

解说:据了解,明年1月份“点鸟奖湖”活动还将举行一次,到时候每只鸟的奖励将增加到两元。

同期声:(南矶乡北深湖领奖代表谢钦栋)“(保护候鸟)更加积极,更有动力。”

同期声:(南矶乡洪利村村委会主任万祥兴)“老百姓都意识到了,这个保护人人都有责,保护了候鸟也给自己增加财富。”

解析:短消息中标题真实准确,“点鸟奖湖”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南矶湿地的新政策。导语中用58个字说明了新尝试的原因、内容以及目的,简练明确地呈现出新闻最重要的部分。正文部分由解说开始,“一大早”具有口语化、亲近感和现场感,描述了新闻现场。新闻中分别采访了专业观鸟员、专家学者、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民众代表等,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候鸟保护新尝试的意义,解说词将新政策的实施背景及社会意义进行补充呈现。整个新闻的叙事结构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

2.长消息

电视新闻长消息指的是消息类新闻中时长1分30秒以上4分钟以内的作品,它相比于短消息不单是时长增加的区别,而是时长增加势必导致长消息在内容、表现形式方面区别于短消息。比如,第24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一等奖获奖作品《廉价蒲草“编”出亿元淘宝村》,时长3分56秒,消息内容如下。

导语:我省的博兴县湾头村生产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在淘宝网上一年的销售额超过1个亿。这个偏僻的乡村是怎样搭上了网络经济的快车?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这么抢手呢?双十一这天,记者来到了湾头村,感受庄户人的网络狂欢。

同期:(工作场景)

画外:时针刚刚滑过零点,博兴县湾头村的村民安宝康就开始了一夜的忙碌。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安宝康)现在又一笔,六笔。

画外:安宝康是淘宝网“华康工艺”网店的老板,为了双十一,他包邮、让利,拿出了最大的优惠。

同期:(安宝康的妻子)一边干着活,一边看着网店。嗯。要不打不完了,打包。

画外:湾头村紧邻博兴麻大湖,盛产芦苇和蒲草,村民就地取材,手工编织成实用的器具。这种流传600年的手艺,让一个80后看到了商机。四年前,安宝康从湖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门心思开起了网店。

同期:(安宝康的母亲)气得我不给他做饭。在家卖吧。你卖一天也卖不上件,吃啥?喝啥?

同期:(安宝康的父亲)上学为了啥来?不就是为了有出息?来家有啥出息。

画外:父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坚决反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意。安宝康就偷偷地干,最初网店信誉低,一连十几天都不开张。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安宝康)刚开始这些货,都攒下很多,卖不出去。(www.xing528.com)

画外:好不容易熬来了一单生意,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物流跟不上,只能到博兴县城发货。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周曙光)你走不出货去,发货很是问题,很头疼。

画外:看到安宝康和村里其他淘宝店主都遭遇了物流瓶颈,湾头村村委决定吸引物流公司入驻,谁来村里就免除一年水电费,免费提供一间库房。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委书记安江民)他们看到我们这个态度,很多快递被吸引过来了。

画外:现在,湾头村已经有20多家物流公司入驻。安宝康双十一这天卖出了2万多的货物,比平时增长了三倍,今年销售突破200万已不成问题。

同期:(安宝康的家人)今天打不起来,光打好的单子50多张,光发货就发三天。

画外:像安宝康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做起了网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杨小珊)但凡能识字的,家里有电脑的,基本都开着淘宝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贾培晓)它是改变了一批年轻人的生活轨迹。老人眼里的这些坏孩子,现在也变成了一些好青年。

画外:在年轻人的带动下,年近60的张洪文也琢磨着开个淘宝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aoe。

画外:从这张1块钱买来的《幼儿汉语拼音字母表》开始,张洪文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打字。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一开始感到有点别扭。亲,亲是啥意思。

画外:现在,张洪文成了村里年龄最大的淘宝店老板,卖出的货物遍及全国。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民张洪文)西藏、新疆还都有,内蒙古、甘肃、香港,香港我卖了好几次了。

同期:(张洪文的妻子)能干的就多干点,干不多的就少干点,也耽误不了接孩子,也耽误不了生火做饭。

画外:目前,在湾头这个不大的村子里淘宝店已经有了500多家。由此也带动了产品设计、草柳编加工、五金件销售等周边产业的发展。

同期:(博兴县湾头村村委书记安江民)年轻人是搞工艺品创作和电子商务这一块,中年人搞工艺品加工,老年人搞编制这一块。这样一来,我们村形成了工艺品加工的一条线。

画外:8月12号,阿里巴巴研究中心专门在湾头村发布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湾头村草柳编产品一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草柳编产品专业淘宝村。

同期:(阿里巴巴集团阿里研究中心研究员陈亮)它以传统手工业,为它的主打产品,这个在全国淘宝村里面是独一无二的。

解析:长消息相对于短消息而言不只是时长的不同,最主要的是新闻内容和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廉价蒲草“编”出亿元淘宝村》以农民网商为题材,通过年轻大学生回村创业的经历及老年人对网络的观念转变,展示了电子商务在湾头村落地生根的独特现象。记者观察角度新颖,采访深入真切,细节生动形象。新闻标题以“廉价”与“亿元”强烈的反差吸引观众,运用主动词“编”写出了劳动的方式,而“淘宝村”直接点名了经营方式是采用在淘宝开网店的方式造福农村。标题简单明确,引人关注,导语部分充分利用悬念的设置,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内容重点,分别提出“这个偏僻的乡村是怎样搭上了网络经济的快车?到底又是什么东西这么抢手呢?”,两个问题,提炼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记者在“双十一”期间赶赴山东博兴县湾头村,实地探访原材料产地麻大湖,拍摄草柳编产品的制作过程;从零点开始完整地记录了农民网商销售、打包、发货的忙碌场景,全面展现了淘宝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的社会背景下,湾头村的淘宝模式既传承了优秀传统手艺,又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对淘宝村这种农村发展新模式的关注和借鉴。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分析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基本可以概括为快、短、活、广,具体表述为快速及时、体例简短、内容鲜活、题材广泛。

1.快速及时

消息类电视新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快,新近发生、发现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简明扼要地告知观众,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情况呈现未知状态,需要新闻消息快速发布最新情况,这也成为检验电视台和记者新闻素养的标准。随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传播技术的迅捷,信息发布的渠道越来越丰富,这对电视新闻在报道新闻事件“快”上的竞争优势带来了挑战。

2.体例简短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任务是迅速简要地报道国内外大事,由于要抢时效,制作周期短,这就要求电视记者一定要用最为简练的语言与最有代表性的画面形象地传递新闻信息。因此,消息类电视新闻不要求详细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以及它的前因后果,它可以在解说中提供新闻要素,在形象的画面中表现事件过程,使新闻报道能够简洁地表现内容。

3.内容鲜活

鲜活,即形象生动,有较强的可视性。要使电视新闻“活”起来,必须遵循新闻的基本规律,即用事实说话,这不仅体现在事件性新闻报道中,同样也体现在非事件性新闻中。优秀的消息类电视新闻必须用影像表达、用镜头说话,既要有概括性交代全面情况的材料,又要有典型的生动画面,能恰当地运用影像语言的各个元素,并灵活地将各个元素综合利用起来,发挥消息类电视新闻的重要传播力。这要求新闻记者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度。比如,前文提到的第24届中国新闻奖电视消息类一等奖的作品《超强农民:1=190》,新闻讲述的是春节临近,黑龙江省运行最成功的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分红了,摆满一桌子的现金是发给社员们最好的年货。长期关注仁发合作社的杨国栋等记者,抓住了这一鲜活的新闻事件,进行了成功的新闻报道。

4.题材广泛

题材广泛是由观众群体以及电视新闻的定位决定的。电视新闻面对的观众是十分广泛的,每个人对信息的认知与需求各有不同。因此,消息类电视新闻要收集广泛的题材,力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电视新闻真正起到信息主渠道的作用。

案例分析

《一堆木头和一连串车祸》。

思考题

案例中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特点是什么,试总结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