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草蜢鱼赞:草蜢变化而成的魤鱼,揭示海中奇特变化

草蜢鱼赞:草蜢变化而成的魤鱼,揭示海中奇特变化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这种鱼由草蜢变化而成。予因悟草蜢鱼果有由来也,图之以伸吾变化之说。《草蜢鱼赞》:蝗虫化虾,芸编〔8〕旧据。康熙二十八年七月,福宁海上的渔民捕得草蜢鱼。我这才明白,草蜢鱼果然是由蚱蜢变来的,便把它临摹下来,以佐证我的变化观点。海中有很多其他物种变化而成的鱼,都收录在《字汇·鱼部》的“魤”字条目之下,草蜢鱼也是一种魤鱼。

草蜢鱼赞:草蜢变化而成的魤鱼,揭示海中奇特变化

草蜢鱼

草蜢鱼,因长得像草蜢而得名。它的头非常尖,绿色的背部上长着尖刺,腹部白色泛红,体长五六寸。据说这种鱼由草蜢变化而成。

【原文】 康熙二十八年〔1〕七月,福宁州海上渔人得草蜢鱼。其形头尖腹红,背绿而有刺,绝似蚱蜢。海人云即蜢所化。李某图述,予存之。及康熙丁丑,有人于竹江海边捕得海蜢,长五六寸,足翅横撑,比雀犹大。予因悟草蜢鱼果有由来也,图之以伸吾变化之说。

《搜神序》〔2〕曰:“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鹤之为獐也,蛇之为鳖也,蚕之为虾也,不失其血气而形性变也。应变而动,是谓顺常;苟错其方,则为妖眚〔3〕。顺常者,如雉为蜃、雀为蛤〔4〕之类是也;妖眚者,如牝鸡鸣、马生角〔5〕之类是也。”今蚱蜢变鱼,如蚊虫化水虫,水虫化蚊虫,亦顺常之事,不为妖异,第〔6〕人不及见,以为奇耳。海中变化之鱼不一,《字汇·鱼部》有“魤”〔7〕字,草蜢亦魤中之一也。

《草蜢鱼赞》:蝗虫化虾,芸编〔8〕旧据。蚱蜢变鱼,萍踪〔9〕新遇。

【注释】

〔1〕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己巳年。1

〔2〕《搜神序》:《搜神记》的序文。《搜神记》,文言志怪小说集,晋代干宝著,书中记载了很多当时流传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1

〔3〕妖眚(shěng):妖异、凶兆。1(www.xing528.com)

〔4〕雉为蜃、雀为蛤:野鸡变成蜃贝,雀鸟变成蛤蜊。出自《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雀入大水为蛤;孟冬之月……雉入大水为蜃。”这些说法是古代化生说的体现,均有违科学事实。《礼记·月令》记录了先秦时期每月的物候及风俗习惯。1

〔5〕牝鸡鸣、马生角:母鸡打鸣,马长犄角。牝鸡鸣,出自《尚书·牧誓》:“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马生角,出自《燕丹子》:“乌白头,马生角。”古人认为这些反常现象都是不祥之兆。1

〔6〕第:但是。1

〔7〕魤(é):作者认为魤是一种由其他物种变化而成的鱼。1

〔8〕芸编:书籍。古代为防止书籍被虫蛀,会用具有独特气味的芸草来驱虫,后来用“芸编”借指书籍。1

〔9〕萍踪:浮萍的踪迹,这里指“不常见的现象”。浮萍的踪迹总是若隐若现,古人借此表达“行踪不定”的意思。1

【译文】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福宁海上的渔民捕得草蜢鱼。这种鱼头部尖锐,肚子泛红,背部绿色,还长着尖刺,非常像蚱蜢。渔民说它是蚱蜢变成的。李某曾为它配图记述下来,我现在还收藏着图画和文字。康熙三十六年,有人在竹江海边捕得海蜢,长达五六寸,它的腿和翅膀展开,比麻雀还要大。我这才明白,草蜢鱼果然是由蚱蜢变来的,便把它临摹下来,以佐证我的变化观点。

《搜神序》说:“春分之日,鹰会变成斑鸠;秋分之日,斑鸠又变回鹰,这就是时节化生。鹤变成獐、蛇变成鳖、蚕变成虾,血气都没有改变,但外形却发生了剧变。顺应这种变化,就是顺应天道;如果变化错了,就会变成不祥的妖异。顺应天道的化生,比如野鸡变成蜃贝、雀鸟变成蛤蜊;不祥的妖异,比如母鸡打鸣、马长犄角。”如今的蚱蜢变鱼,与蚊子变成水虫、水虫变成蚊子一样,都是顺应天道,并非不祥之兆。但是没有见过的人,就会感到十分惊奇。海中有很多其他物种变化而成的鱼,都收录在《字汇·鱼部》的“魤”字条目之下,草蜢鱼也是一种魤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