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川菜界传奇:鱼辣子引出鱼香菜

川菜界传奇:鱼辣子引出鱼香菜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人中没有吃过鱼香肉丝(鱼香菜)的恐怕不多。最后再来谈一谈它为什么被称作“鱼香菜”的问题。是的,在川菜界内,也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这就是“先有鱼辣子后有鱼香菜!”做为辣味调料的一种,可以这样认为,泡辣椒应是鱼香菜肴辣味调料选择之唯一。提起这“鱼辣子”的话题,历史还真有点长。用有“鱼香”的腌辣椒炒肉丝既然这么好吃,那索性就叫它“鱼香肉丝”吧!“鱼香肉丝”这道菜一出,立刻吸引了大批的食客。

川菜界传奇:鱼辣子引出鱼香菜

国人中没有吃过鱼香肉丝(鱼香菜)的恐怕不多。作为一款传统的川味名菜,它为什么能够具有如此诱人食欲之魅力呢?又为什么被称作“鱼香”菜呢?

笔者学做川菜四十又三年,今天就我所知,给您介绍一下。

为了使您看得更明白,笔者现从两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一是它的口味的确适应了绝大多数国人的饮食习惯。我们知道,一个菜肴的口味,如果过于单调,人们是不愿接受的。而鱼香菜就能同时给我们提供出“咸甜带辣微酸”四种口味。菜一入口,咸味先被食出,你的味蕾刚刚有单调之感,那么甜味就出来了。稍过片刻,舌尖就会有乏味之觉,那么此时的辣味就跟上了。但你可能会觉得味道有些浓烈,最后这酸味会把以前的“咸甜辣”来一个调合分解之作用。转眼间你的味觉器官就会有多种体验,和谐而不冲突。

二是它那“辣而不燥,浓而不烈”的适中辣味可以适应不同辣味需求的人,也就是说,可以吃辣的人和不喜欢吃辣的人都可以接受。说句实在话,这样的辣味效果,即使在川菜中也并不多见。

最后再来谈一谈它为什么被称作“鱼香菜”的问题。在正式讲这个话题之前,先套用老北京的一句话,这就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是的,在川菜界内,也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这就是“先有鱼辣子后有鱼香菜!”

“鱼辣子”在业内特指“泡辣椒”。做为辣味调料的一种,可以这样认为,泡辣椒应是鱼香菜肴辣味调料选择之唯一。讲得直白一些就是,如果你是选用“泡辣椒”以外的辣椒品种来炒制鱼香菜的话,那这些菜肴在内行人眼中是不能被称作“鱼香菜”的。这在正宗的川菜制作中,早已为业内所公认!

话说到这儿,您也许听出了笔者的意思,这就是“鱼香菜”之所以冠以“鱼香”二字,就是因为它采用了泡辣椒来调制辣味。否则,那只能叫“辣椒炒肉丝”了!

你也许又会问了,泡辣椒就泡辣椒呗,那为什么还要称其为“鱼辣子”呢?这话问得好,正问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提起这“鱼辣子”的话题,历史还真有点长。据说在很早以前,盛产辣椒的荣昌等地,每年秋天都有腌制辣椒的习惯。一是来年可尝鲜,二是大量的鲜红辣椒找一个好的加工方法。不然的话,来年也只能吃干辣椒了。

话说这一天,有一位张姓大嫂同别人家一样在忙着腌辣椒。刚刚把鲜红的辣椒装入坛中,忽听得门外传来了邻居的叫门声。大嫂急忙从屋中来到了街门外一看,原来是邻家妹子要向她请教这腌辣椒的事儿。咱们这位热心的张大嫂连屋也没顾得回,就热情地去了邻家。

再说此时的张大嫂家,屋中正好是她五岁的儿子毛毛在玩耍。他见妈妈没在屋中,便淘气地从盆中抓出了几条鲜灵灵的活鲫鱼,放入了一个装满鲜辣椒的坛子中,又随手抓了两把辣椒给盖严,继续到屋中玩去了。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咱们这位乐于助人的张大嫂从邻家回来了,匆忙给辣椒坛子分别上好了调料,随即码放在了厢房中。

待忙完了这些活儿,时间已至将午,便带上了围腰来到厨房准备做饭。焖上了米饭,便开始准备用昨天张大哥提回家的那些鲫鱼,美美地做上一顿“豆瓣鲫鱼”。

要说这位张大嫂真不愧是干家务活的一把好手,三下五除二转眼间是饭好菜得!

不一会儿,张大哥也回来了,于是三人围坐在桌旁高兴地吃起了这顿“米饭豆瓣鱼”!

但当张大哥见了端上桌的鱼盘一看,感觉这数量有点不对头,好像是少了几条。便问张大嫂。大嫂说怎么会平白无故少了几条呢?我明明是都做了呀?便转过头来问毛毛。毛毛听罢还顽皮地做了一个鬼脸儿:“您是问那几条鲫鱼吧,让我给放进了辣椒坛子里啦!”(www.xing528.com)

“什么?”张大哥一听便瞪大了双眼,少了几条鲫鱼不算什么,但那一坛辣椒要是腌坏了多让人心疼呀!见爸爸这么生气,小毛毛眼一红掉下眼泪来。张大嫂一见忙说:“算了,放都放了,着急还有什么用?”

由于活儿忙,张大嫂张大哥也就忘记了那“鲫鱼腌辣椒的事儿”。

在辣椒“倒坛”时,张大嫂终于见到了那坛装有鲫鱼的腌辣椒。本想趁此机会把它们取出来,谁知双手在捞辣椒时,并没有闻到往常死鱼特有的腥气,而是闻到一种说不出的味道。索性还把这鲫鱼放回坛中吧!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腌出一坛全新口味的辣椒呢!

待辣椒“腌透”(泡透)时,张大嫂张大哥,还有他们的宝贝儿子毛毛,都围拢在那坛鲫鱼腌辣椒旁。只见张大嫂揭开坛盖儿,低下头闻了闻,嘿!还真有一股奇异的香味从坛口溢出。这事真有点怪了,再取一把辣椒剁碎,看看炒菜好吃不好吃。没过多大一会儿,张大嫂便麻利地做好了一盘“鱼辣椒炒肉丝”。三人围拢过来一尝,都觉得这味道与往日的口味确实有些不同,辣味中好像还多了一种特有的香气。

光自己家说好吃还不行,应该让城里饭馆的师傅来尝一尝(当时他们腌制的辣椒主要就是卖给城里的饭馆用来做菜)。于是他们便拿着这“鱼腌辣椒”来到了城里一家叫作“川香居”的饭馆,对大师傅说明了来意。这位大师傅一听也觉着挺新鲜,还没听说过有用这鲫鱼来腌辣椒的呢!所以他就全收了下来,并让他们过几天来听信儿。

这张大嫂一家回村咱先不表。单说这位大师傅,把这鱼腌辣椒取过来一把以后,派小工用刀把其剁细,试着炒了一盘肉丝。菜熟还没出锅,这位师傅就闻到了锅中有一股已往未曾有过的香气。唉!莫非真是这鲫鱼在起作用?于是,他便招呼其他师傅一同来品尝。

这一尝不要紧,大家是异口同声说好吃。这鱼腌辣椒还真是味不寻常呀!听大家这么一说,这位大师傅自然心里也就有了底。用有“鱼香”的腌辣椒炒肉丝既然这么好吃,那索性就叫它“鱼香肉丝”吧!

“鱼香肉丝”这道菜一出,立刻吸引了大批的食客。

没过几天,张大哥一家又来打听消息。这位大厨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这鱼腌辣椒不但能用,而且味道还很好,现在我们饭馆就和你们定个协议,今后你们家专门给我们腌(泡)这‘鱼辣子’”!

回村以后,张大哥一家便一心一意做起了这“鱼辣子”的生意,并且给它取了一个好听又形象的名字“泡辣椒”!

没过多久,张大哥这制作“泡辣椒”的消息不胫而走,于是这小山村便都学着张家的样子做起了这“泡辣椒”(实际上还是鱼辣子)的营生。

同样,这川香居的鱼香肉丝没过多久也被当地的同行们学了过去,一时间可以说是满县城都在飘“鱼香”!

再后来,这“鱼香肉丝”便也在重庆、成都、自贡、宜宾、泸州等城市传播开来,并且在大厨名师们的精心研制下,无论用料还是口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进,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以“鱼香肉丝”为龙头的鱼香菜系列。尤以鱼香明虾片、鱼香带皮虾、鱼香网油虾卷、鱼香熘鲜贝、鱼香墨鱼仔、鱼香炒鳝丝、鱼香鸭子、鱼香鸭方、鱼香八块鸡、鱼香虾仁、鱼香紫菜苔、鱼香油菜心、鱼香茄饼、鱼香茄花等为国人所钟爱!

吃水不忘挖井人,作为一名职业的川菜厨师,我时常在想,每当我们享受这鱼香菜给我们带来的实惠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当年淘气的小毛毛和张大哥张大嫂这一家人。因为没有他们腌(泡)出的“鱼辣子”,就不可能有川菜中的鱼香菜!所以我要说:“先有鱼辣子后才有鱼香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