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南五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

西南五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处我们以四川省为例来分析其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当然,以四川为例的西南部五省市的农业起步晚,其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根据2009年彭军等对西南部五省市的调查报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对于西南五省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的现象,彭军等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的对策。

西南五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环境

在我国,西南五省是指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个省市。此处我们以四川省为例来分析其农业发展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情况。

四川是一个大省,素有“天府之国”之称,地域宽广,资源丰富,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其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主要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地位突出,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菜水果茶叶、药材、麻类等,资源丰富,物类繁多。到2011年底,全省特色效益农业综合产值达到3178亿。马铃薯已由2008年的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1位,茶叶由第4上升到第2,蔬菜由第5上升到第3,油菜稳居第2位,水果、中药材食用菌、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进入全国前列。

当然,以四川为例的西南部五省市的农业起步晚,其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根据2009年彭军等对西南部五省市的调查报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少。第一,从人数上看,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显示,我们在中西部地区选择的这10个县区,每个县区的农业科技人员平均总数不足100人。第二,从年龄上看,农业科技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老化。统计结果表明,在这10个县市的农业科技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13.8%,40岁以上的占44.3%。第三,从专业构成上看,农业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农艺、畜牧、林学、兽医、农业机械工程生物技术方面,所涉及的专业还不够宽泛。第四,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成就来看,各县市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推广)奖的甚少。第五,从资源配置上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高级人才少,高级技术职称的仅占5.2%,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平,农村基层骨干少。各县区的科技力量比较薄弱,高级职称人才仅为0.1%,而引进农业科研和生产技术人才工作又连年受阻,造成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缺乏。

对于西南五省农业科技人才匮乏的现象,彭军等(2011)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开发的对策。

1.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开发高级人才资源

一方面,在现有人才中挖掘潜力并培养高级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引进高级人才,使每一个学科、专业领域、每个市县都有拔尖人才,能够挑起农业科技工作,改变目前农业科技领域人才引进率低的现状。

2.开发应用人才(www.xing528.com)

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农技服务最需要改善的是哪些”,40.6%的农户认为农技人员应该让服务的内容贴近实际,40.6%的农户认为农技人员应该现场指导,并将理论的东西具体化,注重实用性。50%以上的农户认为,很多农业科技下乡存在问题,诸如理论多而实际事例少;讲授的内容与农民生产经营对不上号,农民听后不管用;讲授方法不当,不能通俗易懂,语言过于专业化。因此,继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壮大应用人才队伍,强化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让实实在在的农业科技迅速进入乡村农户、进入田间地头、进入饲养圈舍,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迫在眉睫。

3.开发经营性人才

目前,有70%的农民认为,只有经营现代农业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93.7%的农民希望得到市场供求分析、经营类、管理及销售类的农业科技培训。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农业科技经营性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发农业科技产业,创办农业科技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科技经济,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依靠科技发展的快车道。

4.开发“本土”人才

要增强“乡土人才”意识,确立“人才强村”思想,积极发现和善于开发“本土人才”,培养大批“农民科技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特有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