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渔业志:连家船渔民数量及其社会影响

上海渔业志:连家船渔民数量及其社会影响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渔业志》对解放前上海市郊区连家船渔民数量的估计是:约有5700户,分布在各个乡镇,以青浦县最多,约占全市总渔户数的三分之一[32]。可见东部内河水网区的专业渔民在总人口中实在属于少数群体。但连家船渔民的原籍来源十分复杂,而且从事渔业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人口素质良莠不齐,同样也是官方管理的难点所在,所以尽管连家船渔民的数量不大,也并不能抵消其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的影响。

上海渔业志:连家船渔民数量及其社会影响

关于太湖流域连家船渔民的数量,从民国资料中很难找到准确数字,但可以参考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市政府对连家船渔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所公布的上海地区的统计数字,也可结合现代方志对以前的追溯。《上海渔业志》对解放前上海市郊区(指淀山湖以东的太湖平原区,不包括昆山、太仓、嘉兴湖州等区片)连家船渔民数量的估计是:约有5700户,分布在各个乡镇,以青浦县最多,约占全市总渔户数的三分之一[32]。青浦县西南部跨淀山湖湖群,产鱼环境优于东部,故连家船渔民较为集中。再根据1965年底的调查,上海市十个县共有淡水连家渔船5716户,2.5万多人口[33],又根据1976年7月上海市委发布的推进连家船渔民上岸定居改造的文件,全市共有7624户连家船渔民,到1975年底已有6300户连家船渔民实现了陆上定居,占总数82.6%[34]。这些变动的数字说明,新中国成立初至70年代连家渔船上岸定居前的一段时间,从事淡水鱼自然捕捞的渔民数量处于上升趋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太湖以东平原的河湖水体尚可提供野生鱼的生长环境,至迟在60年代中期仍然保持传统时代的水环境状态。

渔民船户在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是很低的,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数字作一分析。1970年松江县革委会公布的本县连家船渔民数字是864户[35],而据1965年嘉定县城东公社公布的数字,全社共有5457户社员,其中只有34户为渔民,一户一船,以船为家,终年在水上漂泊[36]。青浦县水环境条件较好,1956年公布的数字是:有渔户1488户,渔民6721人,渔船2177只[37]。可见东部内河水网区的专业渔民在总人口中实在属于少数群体。(www.xing528.com)

但连家船渔民的原籍来源十分复杂,而且从事渔业生产的时间长短不一,人口素质良莠不齐,同样也是官方管理的难点所在,所以尽管连家船渔民的数量不大,也并不能抵消其对社会正常秩序造成的影响。据青浦县1956年对连家船渔民籍贯来源的统计,一千多户专业渔民来自两省八县,本县占百分之六十五,昆山占百分之五,盐城占百分之一,建湖占百分之三,泰州占百分之七,如皋占百分之三,东台占百分之二,兴化占百分之十三,山东藤县占百分之一;大部分渔民家庭在县境内流动捕鱼历史较长,最长达到九十年,而其中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迁来的,分散性更大,对其籍贯来源地难以全面掌握。由此分析,70年代政府统一推行渔民上岸定居,其重要原因应为加强对这部分流动人口的控制,将其纳入农民群体进行一体化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