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奏的内涵:加强空间准确性,促进感知觉配合

视奏的内涵:加强空间准确性,促进感知觉配合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眼疾”,才能“手快”,为视奏的畅通无阻奠定扎实的基础。视奏的重点是加强空间距离准确性、提高大脑判断分析能力以促进各种感知觉的协调配合。生理器官的存在与机能的完好是实现视奏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心理因素对视奏的完成及完成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实际上,视奏作为“人认知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了知觉、瞬间记忆、注意、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心理过程。

视奏的内涵:加强空间准确性,促进感知觉配合

(一)视奏的定义

从视觉读取信息、大脑处理信息、双手弹奏钢琴、听觉反馈的整个过程来看,钢琴视奏实质上就是眼、脑、手、耳等共同协调配合能力的体现。视觉运动作为钢琴视奏的基础,视觉辨识的准确度、速度、广度直接影响着视觉提前量,是视奏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对于乐谱中各种符号(谱号、调号、拍号、音高、时值、奏法、指法、表情术语、力度符号等)的辨识。其辨识的准确度以良好的读谱习惯为基础。读谱时,要看得清、看得准,养成先看“三号”(谱号、调号、拍号)、眼先手后的习惯。在识谱准确度的基础上,提高辨识的速度与广度。读谱时要看得快,培养“一目双行”的能力。只有“眼疾”,才能“手快”,为视奏的畅通无阻奠定扎实的基础。

钢琴弹奏使视奏乐曲得以完整呈现。弹奏技术是基础,加强基础训练是视奏的前提。视奏的重点是加强空间距离准确性、提高大脑判断分析能力以促进各种感知觉的协调配合。其中,音乐记忆力、听觉、注意力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视奏中需要把所看到的符号记住并通过大脑发出弹奏指令,其记忆力强弱影响着视觉提前量与空间距离准确性。其次,视奏中既要会“看”还要善“听”。外部听觉可瞬间辨别音符准确度及声音效果,内心听觉可准确把握视觉提前感知记忆的音乐。最后,视觉感知乐谱内容、双手感知触键变化、听觉监测声音层次,都需要注意力的快速转移与分配,才能在遇到节奏复杂、音程跳度大、奏法变化多等情况时,保持动觉空间距离的准确判断而尽可能地流畅视奏。所有这些无不依赖于大脑的判断分析能力使眼、脑、手、耳等得以协调配合。因此,钢琴视奏是不经过预习就能全身心参与进行钢琴视谱即奏的技能,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都需经过一定的训练,钢琴视奏也是如此。

(二)视奏的认知过程

1.视奏过程中人与谱的相互关系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是一个统一而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实际上就是人从外部获得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的过程。音乐中的五线谱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每一个符号都有独立的音乐意义。人们视奏也就是从五线谱这一独特的符号系统里获得相关信息,并对之进行加工和运用。之所以有的人能够识别五线谱而另一些人不能,原因就在于能识谱的人掌握了五线谱这个特殊符号系统的信息提取规律,而不能识谱的人则没有掌握这种信息提取规律。对于钢琴练习者来说,之所以有的人视奏很快而另一些人视奏很慢,原因也正在于个体对信息的提取和处理有所不同。视奏快的人对信息的提取、加工、运用都很快,视奏慢的人则相反。因此,我们如果想要训练钢琴练习者的视奏能力,就必须先搞清楚练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对乐谱信息究竟是怎样提取的,哪些因素对这一过程有影响,影响如何。

2.视奏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

视奏只有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才能完成。生理器官的存在与机能的完好是实现视奏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心理因素对视奏的完成及完成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视奏的心理过程很复杂,但由于人在视奏过程中对单一乐音的反应时间很短,所以这一复杂过程往往被人们简单化甚至忽略掉。实际上,视奏作为“人认知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了知觉、瞬间记忆、注意、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心理过程。

(1)视奏中的知觉

知觉是通过觉察、辨别、确认3个步骤以确定外来信息性质属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模式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模式识别是指人把输入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信息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例如,在乐谱要素知觉时遇到3/8拍,此时个体将所获得的信息与自身长时记忆中关于3/8拍的知识进行对比匹配,并在此过程中决策出乐曲“强弱弱”的节拍规律,从而指导其对乐谱进一步的反应处理。

在认知的知觉层面有一点影响着钢琴练习者的视奏,那就是在人对事物的知觉过程中存在两种知觉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另一种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知觉是指由外部刺激信息开始的加工,最终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的知觉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概念来加工当前刺激信息的过程”。这两种方式是两种方向不同的信息加工过程,两者相互作用而构成统一的知觉过程。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当感觉的刺激信息越少,而知识经验越多时,个体往往是以自上而下的加工为主。相反,当知识经验越少,所需感觉刺激越多时,往往是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占优势。

对于钢琴学习初学者来说,由于他们对视奏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在知觉乐谱时,往往依赖于自下而上,即由感觉刺激出发的知觉方式。因此,我们现在有的教材用不同颜色标示不同旋律声部:或是强拍用大音符、弱拍用小音符,又或是黑键音用黑色表示、白键音用白色表示,等等。这些做法,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增加了感觉刺激量,从而符合初学者的知觉规律,有助于初学者对乐谱的识别。

(2)视奏中的瞬间记忆(www.xing528.com)

“瞬间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是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时按照输入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它与知觉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或经验的配合,只是将感觉器官感受到的事物原形在人脑中再次呈现,就像照相机那样。视奏时,音符的形状经过眼睛的几何光学折射,通过视神经传递,在神经中枢形成短暂的音符映像,在进一步受到注意后,便可能进行视觉分析并产生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人眼球运动速度较快、视幅较宽,在同一瞬间感觉登记量大;而另一些人眼球运动速度较慢、视幅较窄,同一瞬间感觉登记量小。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这种生理差异会对视奏速度产生影响,但我们认为同一瞬间内感觉登记量的大小是能够对视奏产生影响的。因为在钢琴视奏中,存在一个预读过程,即弹奏一个音时眼睛已经扫描到下一个或几个音上,这也是被很多提出视奏训练方法的钢琴教育者所共同提到的。当感觉登记量较大时,个体在同一瞬间所接受到的信息增大,乐谱预读的范围也当然扩大。既然预读是视奏的一个重要步骤,那么预读范围的扩大无疑就会影响到视奏的效果。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训练让钢琴练习者的眼球运动速度加快,以增加其瞬间记忆中感觉登记量,从而扩大其乐谱预读范围,在这个层面上帮助其提高视奏速度。

(3)视奏中的注意

在完成对乐音的瞬间记忆即感觉登记后,就要开始对乐音进行识别。在乐音识别过程中,“注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外来的所有信息中只有受到“注意”的那一部分才能够被进一步加工处理。我们经常在钢琴初学者身上看到这样的情况:他们视奏时,对一个单音需要经过两三次确认后,才能在键盘上正确弹出。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将注意到的信息输入短时记忆并进行加工的方法。被注意到的信息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而被遗忘,因此他们不得不重复“注意”,以便使该信息得到加工。而视奏较快的人往往在初次给予乐音注意时便能够迅速地将其输入短时记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短时记忆操作。

实际上,认知心理学指出,“注意”要坚持8秒以上才能输入短时记忆,这是指为进入长时记忆而准备的短时记忆前的“注意”。长时记忆由于持续时间长,其间存储的信息材料要形成组织和系统以供今后使用,因此对输入信息的精确度要求很高,所以对与之对应的“注意”要求也较高,这里的“注意”应该理解为“充分注意”,即顾全方方面面的“注意”。一般视奏过程强调的重点并不是要将乐谱长期保存在记忆中,因此在视奏中的“注意”只需足够短时记忆加工即可,所以相对“注意”的时间不必过长。

(4)视奏中的短时记忆

视奏中的短时记忆是所有视奏认知过程中主要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正因为有了短时记忆的帮助,我们才能完成对乐谱的预读,从而保证视奏弹奏时音乐能连续不断地进行。

短时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保留、维持和加工信息。视奏时,当我们完成感觉登记,并给予单一乐音注意后,有关这一乐音的信息便进入我们的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能够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对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编码。

短时记忆对视奏的影响在于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经过实验的反复证明,人的短时记忆平均只能容纳7个组块的信息。”这个组块并不是指客观上信息的数量,而是个体主观上运用知识、经验的意义单位。例如,“1234567”这个音阶,让不熟悉音阶结构的人来视奏,他就会认为这是7个分别的音,即7个组块。如果是熟悉音阶结构的人,他就会将这7个音看成是一个音阶整体,即一个组块。在这种情况下,熟悉音阶的人只需占用短时记忆的一个组块空间,而将剩余的6个组块用于存储预读乐音的信息,他的视奏就会明显比那些不熟悉音阶、在小范围内占用过多短时记忆空间的人快。又比如说,“5724”这个和弦,熟悉其结构的人只需在短时记忆中存储“5”这个根音,并根据长时记忆提供的知识经验自行构成属七和弦即可完成对这个和弦的视奏。如果不熟悉这种结构,个体就需要逐一地对这4个音进行认知并分别进行短时记忆,这样耗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了,视奏速度自然也就慢了。因此,我们如果想帮助学生提高视奏速度,就应该帮助学生找出能够节省短时记忆空间的办法,使其在规定时间内存储的有效记忆更多。

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视奏速度也许跟音符线间位置与其声音代码之间的关联速度有关。因为在练习中我们会发现,即使是视奏能力很强的学生,对于有过多上加线或是下加线的音符也难以迅速做出判断。他们通常会停下来仔细数加线数目以确定该音符的声音代码,之后才能在键盘上弹奏出来。在训练钢琴练习者视奏能力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专门的音符辨认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练习者加快建立音符与其声音代码关联的速度,从而提高视奏速度。

(5)视奏中的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语义编码,即主要以语义代码对短时记忆输入的刺激信息进行编码;另一种是表象编码(也称图形编码),是通过表象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在以往钢琴教育者提出的培养练习者视奏能力的文章中提到过很多方法,一般都采用语言讲述的形式。如果学生要领会这些方法,将其“记在脑海里”以便指导自己的视奏,就要先对这些方法进行编码,这里使用到了长时记忆的语义编码系统。但是,“实验证明,在长时记忆中对表象编码的时候,被试者对图画刺激项目的加工要比具体的词或抽象的词或文字的加工更容易,原因是图画刺激信息能够被表象编码,通过表象代码进行强有力的加工,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语义编码系统加工与处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将这些用言语表达的方法变成固定的图式,不但“简化了人对客观环境和事物的分类与判断,还减轻了认知负荷和对事物变化的解释”。钢琴练习者如果掌握了这些图式,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对音符类型做出判断,从而提高视奏速度。正如前面提到的只要认知了属七和弦的根音即可根据属七和弦的构造图式自行构成其他音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