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体及礼仪训练:了解礼仪的终极指南

形体及礼仪训练:了解礼仪的终极指南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课堂1.礼仪是怎样形成的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基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我国现代礼仪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礼仪则是体现礼节的具体的仪式。由此可见,礼貌、礼节、礼仪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三者并非完全是一致的。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

形体及礼仪训练:了解礼仪的终极指南

微课堂

1.礼仪是怎样形成的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基于人类协调主客观矛盾的需要而产生。比如在原始社会,不同部落的人相遇时,为证明自己心无恶意或没带武器(石头、棍棒等),会向对方友好地伸出手掌,手心向上,两人走近后互相触摸对方的手掌以示友好。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意向或感情时会使用拍手、拥抱等身体语言;狩猎胜利时,又会用击掌、身体撞击、手舞足蹈表示庆贺。即使在今天,我们看篮球排球或其他体育赛事时,仍会沿用一些原始礼仪中的情感表达方式

由于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例如雷电地震、风雨、洪水等都无法解释,因此人类对未知世界及自然力充满了恐惧和敬畏,因而把“天”或“神”当做世间最高的主宰并对其顶礼膜拜。为了表示对“天”或“神”的敬畏之意,人类生活中开始有了祭祀活动,希望借此逃避天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中国汉字中繁体的“禮”字,左边的部首代表神,右边“豊”(音li)表示向神进贡的祭物。可以说,“禮”和宗教的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后,这些祭祀活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得到相应的规范和完善并形成制度,正式成为祭祀礼仪活动,于是就有了“礼立于静而源于祭”之说。

进入奴隶社会后,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尊严,保证被统治者尊重他们,礼仪便从单纯的祭祖事神的领域进入了事人的领域。“跪拜”这种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了奴隶社会就演变成一种奴隶对奴隶主表示臣服的礼仪了。

夏以前的礼仪多无从考证,而夏商周三朝的礼仪在典籍中确有较多的记载,同时也有大量的出土文物为证。商代的礼仪主要是祭祀祖先和鬼神,而到了周代则把“礼”和“德”结合起来,使礼仪成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征和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如该时期出现的《周礼》《仪礼》《礼记》就反映了周代的礼仪制度。其中,《礼记》主要阐述了礼仪的作用和意义;《仪礼》多为礼俗,分为冠、婚、丧、祭、射、乡、朝、聘八礼;《周礼》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的执掌,包括万事万物,成为一部治国安邦的汇典。“三礼”的出现也标志着周礼已经达到了一个系统完备的阶段,而其内涵也从早期单纯地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跨入了全面制约人们行为的领域。并对后世治国安邦、施政教化、规范人们行为以及人格的培育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开始把礼仪规定得烦琐不堪,以达到神化统治者、避免任何可能对统治阶级无礼的行为发生,甚至还把有些礼仪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成为“礼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仪的繁文缛节逐渐成为妨碍人类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与人平等交往、窒息人类思想自由的精神枷锁。例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使家庭礼制更加严明;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规定把人们的行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封建礼仪更加完善。(www.xing528.com)

辛亥革命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很多封建的礼俗、礼制逐渐被人们所抛弃。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使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迅速深入人心。新的礼仪标准、价值观念得到推广和传播。

我们今天所恪守的现代礼仪,已经与政治体制、法律典籍、伦理道德基本分离,一般只包括礼节和仪式的意思。我国现代许多的礼仪形式,都是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形成的。现代礼仪以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和现代生活为基础,抛弃了封建落后的繁文缛节和复杂琐碎的内容,吸收了许多反映时代风貌、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国际交往的新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增多,我国现代礼仪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2.概念上的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到与“礼”相关的三个词汇,即礼貌、礼节和礼仪。譬如,做家长的经常教育子女要有礼貌,要注意礼节,要懂得礼仪。显然,这是三个同义词。如,我们可以说“懂礼貌”“懂礼节”“懂礼仪”,也可以说“知道礼貌”“知道礼节”“知道礼仪”,还可以说“注意礼貌”“注意礼节”“注意礼仪”。但仔细琢磨体味一下,礼貌、礼节、礼仪是既紧密相关而又不尽相同的三个概念。

简单说,礼貌,一般是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节是人们在一定的交际场合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讲礼貌,就必然会伴随着具体的礼节。礼仪则是体现礼节的具体的仪式。《词源》把礼仪明确概括为:“礼仪,形礼之仪式。”虽然三者都与礼分不开,但是,礼貌多指个人的言语行为,而礼节、礼仪更多的是社会习俗的反映。

我们经常说“有礼貌”或“没有礼貌”,而很少说“有礼节”或“没有礼节”“有礼仪”或“没有礼仪”;只能说“举行礼仪”,而不能说“举行礼貌”或“举行礼节”。由此可见,礼貌、礼节、礼仪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三者并非完全是一致的。

礼仪是礼和仪的综合。礼是表示敬意的通称,为表示敬意而隆重举行的仪式,叫做礼仪。因此可以这样理解:礼仪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部门、一个行业、一个团体、一个家庭乃至一个人,在其内部和在其与外界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即标准的、正确的做法。礼仪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规范化的行为以表示人际间的相互敬重、友善和体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