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屋春秋:城市记忆中的白沙街巷故事

老屋春秋:城市记忆中的白沙街巷故事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宅子由一个主房和几个偏房组成,主房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上下两层,主人起居在主房,主房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采用穿斗式;主房南面建有若干偏房,为佣人住用。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破坏极大。那一年,宁波城区17家钱庄停业清理,8月停业钱庄增至30余家。许仁根心里暗自思忖:钱庄靠不住了,还是买地造屋。“许老板,侬晓得吗?福兴巷小洋楼在找买主呢。”

老屋春秋:城市记忆中的白沙街巷故事

□稻月

“许宅”位于宁波江北区白沙街道福兴巷15号。该宅建成于1935年,是当时房产商用来销售商品房。宅子由一个主房和几个偏房组成,主房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上下两层,主人起居在主房,主房屋面采用小青瓦硬山式,梁架采用穿斗式;主房南面建有若干偏房,为佣人住用。南北房有木制空中走廊连接,这种建筑方式现在非常少见。宅子由当年宁波正大火柴厂高级职员许仁根买下,故称“许宅”。

1935年是宁波的金融业颇为动荡的一年。

美国的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金融的破坏极大。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实行银本位制的三个国家中最大的国家,但中国不是产银国,每年需进口大量的银。美国哄抬银价,中国不但不能继续进口白银,国内存银反而大量外流。大量白银潮水般外流,使中国存银严重下降,银根奇紧,金融梗塞,物价下跌,工商各业资金周转困难。

那一年,宁波城区17家钱庄停业清理,8月停业钱庄增至30余家。

眼见着市面上货币动荡,有钱人家纷纷花钱置办一些实业或者把钱转化成固定资产,以减少货币动荡带来的损失。

“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我这些锂亮银子迟早要变成门前的马路石子。”许仁根心里暗自思忖:钱庄靠不住了,还是买地造屋。不过,他还是有点下不了决心,这世道天天在变啊。

“许老板,侬晓得吗?福兴巷小洋楼在找买主呢。”马路上卖香烟阿三把一包香烟递给许仁根,顺便加了句:“我家里的火柴也没存货了。”“阿三,这几日买主有吗?”许仁根心里一动。

“哎哟,许老板,买主勿要太多哦,看房的人交关多咯。“阿三比划着手势说,“银洋钿要过时了,钞票不值铜钿啦。”

“侬帮我带个信,这房我许仁根也要买!”

其实,许仁根已经很多次去看过那座小楼了。他很喜欢那座位于福兴巷的小楼,只是他一时还有点犹豫,时势难料啊。

福兴巷小洋楼的确不错,楼房是由一个主房和几个偏房组成,主房是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有上下两层。屋面是小青瓦硬山式,穿斗式梁架,显得典雅精致。

许仁根是宁波正大火柴厂高级职员,在厂里有股份。正大火柴厂创办于1907年,是当时浙江最早的火柴工业。那几年,在“实业救国,振兴国货”口号声中,“洋火”退出宁波市场,外货不入,国产火柴销路渐广,火柴厂也办得日益红火。那几年许仁根随着工厂的发展,也积下了不少钱。

然而,社会的动荡弄得人心惶惶,货币变革使老百姓生活朝不保夕。那一阵子,宁波的那些工厂和商铺破产的破产,倒闭的倒闭。

上世纪30年代的宁波市街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苦力”:沿街叫卖的行贩,汗流涔涔的黄包车夫,满身污黑的打铁工人,修配竹器铜勺的各种师傅,以及从农村上城来的瘦骨伶仃的农民和渔人……

买楼,把手头的钱换成漂亮的小洋楼,也许要比存在钱庄里保险和安全。于是,小楼建成后,许仁根的名下又多了一处漂亮的宅第。

这算得上上世纪30年代宁波城里豪华的精致小楼。西洋式的圆拱大门上镶嵌着考究的图纹,门楣上砌着方正青砖,乔迁的那天,许家大门口,喜气洋洋的房主人拱手迎着一拨拨客人。楼房里,衣裙明艳的贺客锦簇绣丛一般。整座楼房亮堂堂,热闹非凡……

1935年的许宅洋楼,显示着荣耀和富贵

1950年春天,是宁波解放后的第一个春天。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人们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热爱和拥护新兴的人民政权。(www.xing528.com)

那一年,有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住进了许家的洋楼里。

有一天清早,许家人打开大门,抬眼看到自家门前,邻家屋檐下躺着几个解放军战土。战士们身上盖着单薄的行军棉毯,和衣躺在地上。许家主人闻讯赶紧出来,看到解放军纪律严明,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惊扰百姓,不由心生敬佩之情。

他心里连呼“惭愧”,让解放军露宿街头,不由得生出几分歉意。

一个军容齐整的首长大踏步向他走来,站在许先生面前,一个立正,行了个庄重严肃的军礼,然后笑着说道:

“老乡,部队执行任务到这里,打扰你们了。”

“哪里哪里,解放军纪律严明让我感佩万分啊!”许先生拱拱手,微笑着说道。

那天清早,那个解放军刘排长和许先生谈得很投机。经过许先生的再三邀请,刘排长带着三十几名解放军战士住进了许家的小楼里。

许家的院子进深深,刘排长打量了一下,院子四周种着隐隐绰绰的各种花草树木。院中有一口水井,井口周围是光滑的青石井栏。正前是宽敞的石级,引向主楼。楼下是正厅,铺着厚实的木地板木板缝合得极好,看不出细缝。

刘排长高兴地说:“许先生,战士们就住这正厅吧。房子宽敞,地方够大了,地板上正好睡觉。”

许先生一听,哪里肯依,连连摆手。

几番推让之后,许先生只得作罢。解放军战士们在许家,他们不下门板,不毁花草,经常洒扫庭院,小楼里生机盎然。

在部队开拔前的那个晚上,刘排长带领战士们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特意邀来周围居民,在许家的院子里搞了一次军民联欢文艺晚会。

那个夜晚,许家院子里如同节日一般,上上下下灯火通明,欢声笑语不时从院中飘出,传向四方。那时,许宅是军民同乐的舞台,多年后,许宅边的老邻居还能依稀记起这段当年的故事。

2004年4月,江北区文化广播局把一块写有“宁波市江北区文化保护点”的铜匾安在了位于白沙街道福兴巷15号许宅的大门旁。

至今,这座古朴的小楼已走过七十余个春秋。七十余年的风雨飘摇,小楼已成古旧的老屋,墙面上有隐隐的屋漏痕,天井里杂乱地建着低矮的瓦房,把昔日宽敞的院落变成了小弄堂。

许宅里住着几户人家,他们在屋檐下或墙壁上安着空调,古朴的大门前拉着蛛网一般的电线。这一切,似乎让老屋透出点现代的气息。这情景,总使人感觉岁月就如泉水一般,丁冬流过。

那个中午,我踱到许宅的门前。太阳是淡淡的光芒,一阵风吹来,许宅楼顶的鸽子屋里飞出一大群鸽子。天空萧瑟,我对那群翻翅扑飞的鸽子发呆。

我触摸到了那座房子,那是一段不可复活历史。将时光抛开,我要把老屋的风景和故事牢牢地印在记忆里,也算是留住了一段关于屋子的回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