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包车:便捷的出租车服务

黄包车:便捷的出租车服务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便捷的黄包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风行重庆城,较场口、朝天门、储奇门一带的黄包车行,比比皆是。有钱的官商人家为显示气度,不坐外面的“出租黄包车”,自备黄包车和专职车夫,随喊随到。至此,重庆另有私人自用黄包车72辆。1953年前后,老重庆的“出租车”——街轿、马车、黄包车,随着城区城郊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黄包车:便捷的出租车服务

1929年,重庆城区第一条马路竣工,自七星岗起,经观音岩、两路口、上清寺至曾家岩,全长3.5公里,称中干道西段。由嘉尔登、道康两家车行经营的18辆黄包车,在这条马路上首现重庆城。

黄包车是一种外来的人力双轮客运工具,为招揽生意,引人注目,车身涂上黄漆,车斗的靠背和扶手如老式藤椅,还装有风雨篷,像把客人包在里面一样,因此得名“黄包车”。不过传到重庆时,黄包车颜色已普遍变成了黑色,名字却没变。黄包车车轮用橡胶制作,行驶在马路上富有弹性,坐起很舒服,从外表看,制作精细、洋气,还因其车身轻巧,在多坡多巷、道路狭窄的重庆城行驶起来相当便捷,于是市民出行喜欢乘坐。

1933年9月,重庆正式开行了城区公交车,但汽车价格昂贵,购置并非易事,线路与班次因此相当有限。便捷的黄包车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风行重庆城,较场口、朝天门、储奇门一带的黄包车行,比比皆是。

黄包车

黄包车经营有利可图,除私人老板们纷纷开设车行出租外,1936年7月,四川省银行投资5万元,先后购置黄包车250辆,成立官办的重庆人力车福利车行,还提出“拉车者有其车”的经营理念,规定车夫每天在车行存储一角钱,储金达到黄包车价款后,车归车夫所有,有400多名车夫加入了这家车行。

1937年,重庆城有车行134家,黄包车2454辆,从业车夫7000多人。有钱的官商人家为显示气度,不坐外面的“出租黄包车”,自备黄包车和专职车夫,随喊随到。专职车夫也穿号衣,不出车时,兼做一些杂事。至此,重庆另有私人自用黄包车72辆。(www.xing528.com)

拥挤不堪的街道

抗战期间,重庆城区的马路建设除继续完成主干道外,又修筑了中华路、中兴路、和平路、健康路等13条次干道,其中七星岗至民主路还铺设为重庆市第一条柏油路,城区马路总里程达40多公里,相互连接,基本形成了渝中半岛的道路网。这期间大量的外来人口又拥入重庆城,增长速度非常大,给黄包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重庆城黄包车行发展到292家,车4714辆,车夫12000多人。即使抗战胜利后,许多机关、学校、工厂迁离重庆城,黄包车生意冷淡了一些,但仍有3841辆。

黄包车的发展,带来了城区道路的拥挤不堪,繁华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黄包车多得似乎成了黄包车停车场。国民政府已认识到重庆因抗战而急剧空前发展带来的种种严重问题,战后的1946年7月,在制定《陪都十年建设计划》的同时,下令“禁止使用人力黄包车”,规定每5个月为一期,每期取缔650辆,三年禁绝。大批的车行因此倒闭、车夫失业。人力黄包车工会帮助失业的黄包车夫转业,每人认股1~4万,筹办渝工汽车公司,后因时局变化而销声匿迹。

1953年前后,老重庆的“出租车”——街轿、马车、黄包车,随着城区城郊公路建设和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