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沙辖区单位概述-城市记忆:白沙街巷故事

白沙辖区单位概述-城市记忆:白沙街巷故事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北区人民政府:1949年5月25日,宁波市区解放,5月28日成立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0月成立宁波市人民政府,下辖四区,其中江北区人民政府也同时成立。1969年12月7日,恢复江北区建制。港埠位于白沙路,初由白沙联运1号和白沙联运2号两座码头组成。公司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下设七个经营分公司,并在宁波铁联集装箱中转站、宁波甬铁储运公司、杭州铁路东方运贸公司等九家单位投资近千万元。同年8月,校友会筹办附设初级中学。

白沙辖区单位概述-城市记忆:白沙街巷故事

江北区人民政府:1949年5月25日,宁波市区解放,5月28日成立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10月成立宁波市人民政府,下辖四区,其中江北区人民政府也同时成立。当时的江北区政府设在人民路378号(现白沙医院)。1956年2月,江北区撤销。1958年成立江北街道办事处,1960年改为江北公社。1969年12月7日,恢复江北区建制。1986年,江北区政府搬入新马路61弄。

铁路宁波北站:地址在大庆北路65号,是萧甬铁路宁波白沙支线的终点。铁路宁波北站为一等货运站,占地约700亩,由新场、老场(白沙货场,位于人民路330号)组成,设有货位648个,有15条货物装卸线和16条专用铁路线,是宁波市最大的铁路货运站。它沟通宁波港区第三作业区,形成水陆并举的交通枢纽,集散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和浙东沿海部队的货物,承担宁波市西区物流的公铁联运、货物到发业务,并办理部分集装箱业务,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铁路货运站。铁路宁波北站始建于1958年2月,称上海铁路管理局杭州铁路分局宁波北站,同年8月改称上海铁路总局杭州铁路局宁波北站,1963年4月,称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宁波北站。1969年9月,本站改称上海铁路局杭州铁路分局宁波站区革命委员会,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乡、慈城五站,以及在甬的杭州铁路分局所属工区、段、所等。1972年5月,本站复称杭州铁路分局宁波北站,原下辖之车站、工区、段、所等析出,翌年3月,改称杭州铁路分局宁波北中心站,复又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洪塘乡、慈城五站。1978年10月,本站改称铁路宁波北站,下辖宁波北、宁波、庄桥三站。建于1967年6月的铁路人民路道口,与人民路和大庆北路、大庆南路分界点的连接处相交,曾是宁波市最大的道口。自1958年建成以来,铁路宁波北站为宁波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港埠公司:即宁波港务局三区,亦称白沙水陆联运码头。港埠位于白沙路,初由白沙联运1号和白沙联运2号两座码头组成。联运1号码头始建于1957年10月,于1958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系水泥平台式双引桥、双撑脚钢质浮码头,泊位长50米,以装卸杂货为主。当年6月,联运2号码头在1号码头下首始建,于11月竣工投产,系水泥平台式双引桥、双撑脚钢质浮码头,泊位长46.35米,以装卸煤炭为主。至当年末,建成白沙联运2号码头附属货运仓库、堆场、道路及夜间作业照明设备等。1965年9月至1973年10月,新建或改建连体式高桩承台固定泊位,形成白沙1号、白沙2号、白沙3号、白沙4号,总长110.9米。1974年起,新建或改建高桩式固定泊位三个,总长421.4米,移装钢质泊位1个,长40米。至此,泊位增至五个,编号为浮码头、11号码头、12号码头、13号码头、14号码头。1987年又进行扩建,五个码头自甬江上游方向起编排依次为白沙1号(500吨级)、白沙2号(500吨级)、白沙3号(500吨级)、白沙4号(300吨级)、白沙5号(300吨级),统称白沙水陆联运码头。

宁波铁路鸿兴实业公司:成立于1979年,位于铁路宁波北站内。公司以货物运输服务代理业为主,集商贸旅游,快件代办,货物发送、到达,专用线到达,仓储,装卸搬运的综合性实业公司。公司注册资金为1500万元,下设七个经营分公司,并在宁波铁联集装箱中转站、宁波甬铁储运公司、杭州铁路东方运贸公司等九家单位投资近千万元。公司有机械起重设备、汽车、专用线、仓库等,办理整车、零担、集装箱、到发货物运输等业务,拥有较大的运输和仓储能力,能满足货主的不同需要。

斐迪中学1860年由英循道公会在宁波竹林巷(今解放北路北端)创办私塾,1867年委派阚斐迪主事,取名斐迪书院。1874年,学校迁址到江北盐仓门;1906年迁址到江北泗洲塘(现东航后勤部内),取名斐迪学堂。1912年改名为斐迪学校,设初中、高中、大学三部,当时有八个班级。其中五班至八班为大学预科班,有近200名学生,预科毕业免试保送上海圣约翰大学或其他教会大学三年级就读,经费皆由宁波市公会拨助,是宁波市较早的大学,校长雷汉伯,1927年停办。1930年,学校改名为斐迪中学。1935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循道公会协议,为充实办学力量,组织联合校董会,把四明中学、斐迪中学合并为浙东中学。

毓才学堂:1903年,法国天主教浙江教区主教赵保禄以清廷庚子赔款及旅沪甬商捐款四万元,在西草马路建立中西毓才学堂。1913年改名为毓才中学校,1946年改名为益三中学。

崇正女学堂:由美国长老会于1903年创办,校址在江北白沙路,1909年停办。

益智学堂:1903年由美籍人士费佩德、华人李徵五创办。校址在江北泗洲塘,于1909年停办。

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为宁波较早设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原名宁波公立中等工业学校,由宁波市临时军政分府于1912年1月创办,校址设在江北泗洲塘原益智学堂内。校长林端辅,设机械科,开始招本科生37人、预科生65人、教职员16人。次年8月,陈训正接任校长。1914年改宁属县立甲种学校,增设土木科,机械科改为金工科,本科三年,预科一年。1926年9月.改称宁属县立工业职业学校。次年8月,改称市立工业学校,增设汽车道路科。9月,改名市立工科职业学校。1930年8月,改为市立工科高级中学。1931年2月,改名为鄞县县立高级工科中学。同年8月,校友会筹办附设初级中学。1934年,改办为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附设初中析出,单立为鄞县私立正始中学。1937年11月.抗战爆发时迁址至鄞西凤岙镇诚应庙。1939年秋,设分校于附近蒋山村。宁波沦陷后,迁至仙居高建村,1944年暑期移至临海大田镇,抗战胜利后迁回宁波,后再迁至江东大河路租民房上课。1950年3月迁往杭州,后与杭州高工等校合并为浙江工业干部学校。

伯特利小学:1912年至1931建校,地址在江北草马路伯特利堂内(现西草马路95号),由美基督教神召会女教土倪歌胜创办。1912年,倪歌胜从上海带四名山东孤儿来宁波开设孤儿院,定名为伯特利。1951年接管后改名为毓才小学分部。

斐德女子小学:由英国基督教偕我公会(循道公会)创办,始办时间不详。1920年7月之前,改名为斐德小学。1952年毓才小学并入,由当地人土接办,改名为新生小学。1956年秋政府接办,改名为白沙路小学。2003年7月,白沙路小学撤销,该地归江北区成人学校。2004年7月,江北区成人学校搬入二十中学,该校现为宁波九中分校。

毓才小学:1927年至1935年前后由法国天主教会神父陈尤传创办,地址在泗洲塘。1927年沿用毓才中学校舍,先办经言班,1935年前后办毓才小学,1949年由当地人士接办,1951年伯特利小学并入,1952年并入斐德小学。(www.xing528.com)

正始中学:1934年8月,鄞县县立高级工科中学改办为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附设初中析出单立,称鄞县私立正始中学,校址在江北泗洲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正始中学迁移至鄞县横溪,现为邮州正始中学。

泗洲路小学:始办于1957年9月,地址在大吉弄22号,2005年9月搬入大吉巷6号原二十中学校址。

新马路小学:设立于1944年至2003年,地址在新马路贝家巷22号,现为宁波外事学校宿舍。

宁波市三江中学:1957年8月创办。原为江北补习中学,校址设在泗洲路大吉巷6号。1958年改为民办江北中学。1962年改为江北人民公社中学。1964年与甬江印刷厂合办实行半工半读,1965年与木材厂挂钩实行半工半读。后来曾改名为江北红旗中学,1972年改名为宁波市第二十中学。1980年至1986年间,学校曾开办职高班。2003年8月,宁波市第四中学初高中实行分离,其初中部与市第二十中学合并,合并后新校名定为三江中学,当时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江北区新马路48号(原宁波四中)与原大吉巷6号。2004年9月,学校全部搬入新马路48号(现新马路136号),大吉巷6号归泗洲路小学。

天生医院:1850年前后由英国圣公会、英国循道公会在江北白沙路开办体生医院。1922年英人燕乐拔回国后,医院停办,1923年由吴莲艇接办,改名为天生医院。1951年,医院停办。

仁济医院:1932年6月,由金廷左、杜月笙合办,地址在江北新马路。1940年医院迁址永康,成为省立医院的基础。

37510部队甬城医院:原名为东海舰队航空兵门诊部,1958年9月建立,1988年10月改为现名。医院设内、外、皮肤、五官、眼、口腔、妇产等科,地址在人民路487号。

白沙卫生院:创建于1959年,地址在人民路375号,现亦称江北区儿科医院。

江北区牙病防治所:1989年9月创建,地址在人民路487号。

白沙街道文物及传统类保护建筑分布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