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药物警戒管理规范:构建五育并举课程系统

药物警戒管理规范:构建五育并举课程系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儿童中心:“五育并举”课程系统构建的基本立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最中央,学校课程作为培养人的核心载体,理应遵循儿童中心的理念。(二)多元融通:“五育并举”课程系统构建的核心理念课程观关系着课程设计与实施,影响着学生发展。

药物警戒管理规范:构建五育并举课程系统

(一)儿童中心:“五育并举”课程系统构建的基本立场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最中央,学校课程作为培养人的核心载体,理应遵循儿童中心的理念。儿童中心课程又称经验主义课程,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儿童中心的课程主要倡导四大观点: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儿童主义的课程理论主张要理解儿童期的意义,尊重儿童的可塑性创造力。因此,儿童教育中成人要避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以平等的姿态尊重儿童的人格,欣赏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潜能。儿童中心的课程理论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场中央,以儿童需求为中心,将学生的发展与需要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追求,所以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基于“儿童中心”的课程理论,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整体构建学校课程。

立足于学生视角,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真心考虑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满足学生的有效需求。在原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善于创变,大胆创新,开设学生感兴趣愿意学习的创作类课程,力求使学校开设的课程,体现趣味性,关注学生需求,融合教育性。基于学生视角的课程建构主要遵循以下几个特点:

1.整合性

凸显课程建设的整合性,以整体论为指导,使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分化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但是这种整合是以分化作为整合的基础,因为没有分化就没有整合,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的关系。[1]“融通”整合的课程观即以全人教育的理念打破学科界限。

2.发展性(www.xing528.com)

学校坚持发展的思维,认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需遵循着教育本真的价值规律和价值选择。将学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打通、将学生日常学习与课余实践打通、将学生各门学科知识打通,学校一直追求跨界融合的培养体系,塑造学生可迁移的学习能力,通过融通的课程设置,实现理性知识和个体经验的融合。

(二)多元融通:“五育并举”课程系统构建的核心理念

课程观关系着课程设计与实施,影响着学生发展。可以说,课程观是一个学校教育哲学的重要组成,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芙蓉小学办学始终在“清新融通”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培养培育具有民族底蕴,国际视野的芙蓉学子。因此,学校倡导一种多元融通的课程观,即要打破学科藩篱进行课程统整与融合,建构跨界融合的课程培养体系,基于儿童现实生活的基础,重视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儿童的未来生活做充分准备。“融通”的课程观即以课程统整的形式在整体系统的理念下采用各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使学校教育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形态的最终目的在于使改变学科间相互隔离、学科与生活脱离的现象,使学生获得的学习经验更加完整和一体化。[2]

“融通”课程观倡导将学生的经验、兴趣、生活内容与课程资源相融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倡导对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经验进行有效结合,将各学科课程进行融通整合,使课程内容向生活延伸和拓展。在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将他们引入生活,主动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加以探讨和解决,增强学生的社会和生活实践能力。“融通”的课程观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所要认识世界的完整图景,注重把学生的经验兴趣、把社会、把学科融合在一起,意在使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各科知识,使学生把所获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与国家提出的“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达成高度的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