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州社会资源与药物警戒管理规范

通州社会资源与药物警戒管理规范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研学课程:社会资源的应用为了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需要建构更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通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由于通惠河、北运河的开凿,自金元以后与京师关系甚为密切,被誉为“畿东重镇”“畿辅之襟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其一,通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应该做好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和培育。

通州社会资源与药物警戒管理规范

(一)社会资源的界定

社会层面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范围极为广泛,包括社会上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展览厅、青少年活动中心、工厂、农村、部队、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广阔的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社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上述资源中有不少也含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因素,如社区内可开发的人力资源又包括:社区的管理者、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以及具有各种专业特点或专长的居民等等。就我国目前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实而言,上述课程资源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和利用,其功能与价值远未被发挥出来。面对社会层面存在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教师以及各层次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者都要有意识地加以开发和利用,为课程资源库存容量的增加添砖加瓦。

(二)研学课程:社会资源的应用

为了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需要建构更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就中小学课程而言,需要进一步多样化、综合化,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研学旅行比学科课程内容更丰富,具有其他学科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是中小学教育中的一门“新”课程,其教学活动是“第三教学”形式,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研学旅行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融入生活之中,履历实践,感知鲜活的社会生活、感悟人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以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研学旅行逐步进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者的视野,并被逐步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小学课程计划(试行)》中提出开设两类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等。为此,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函》,各地根据此函开始试点,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2016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发《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通知》,经过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个别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为此,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再次颁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中小学研学旅行进行全面规定,从政策层面将其列入中小学课程的一个部分,为中小学研学旅行提供了政策支持与导向。然而,在开设的过程中,实际上还没有真正纳入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之中,常常被视为利用暑期和周末的休息时间,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或社团活动等。因此,在此情形下,其课程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研学反馈】

我的家在城市副中心——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会怎么样?当然是相当了不起。了不起的战略定位,了不起的规模与结构,了不起的空间布局,了不起的城市特色。现在的通州满眼的绿色,长长的绿道,纵横于绿地美树之间,格外的透亮!偶尔你还会见到几株吸尘效果极佳的果木,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低矮的灌木,被修剪得肥嘟嘟的,走在这样的绿道之上,脚下是软绵绵的,十分的惬意。

通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由于通惠河、北运河的开凿,自金元以后与京师关系甚为密切,被誉为“畿东重镇”“畿辅之襟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纵观通州历史地理的发展,其历史文脉、地域特色尤其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通州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应该做好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和培育。优越的水环境是通州城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历史文脉构成的基底。通州地处北京小平原永定河冲积扇和温榆河冲积扇的交汇处,是多河富水之地。

其二,通州拥有悠久的运河文明,应加强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新时代的传承光大。

近京之地丰裕的水环境促成了发达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的积淀又构成了通州地域文脉的主体。古人称通州是“万国朝宗,舟车络绎,商贾辐辏”。自金代北京成为封建王朝都城以来,漕运得到了大发展,通州作为京畿枢纽之地,为京城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作用,“通州”也因“漕运通济”而得名。

其三,通州作为京师重镇,城乡发展深受漕运文化、京畿文化的影响,应该做好聚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通州城乡的发展,与丰富的水资源、发达的运河文化、京畿文化密切关联。辽金之后,通州作为“畿辅重镇”和“京师漕运码头”“仓储重地”,与京师更是休戚相关。这些重要的历史文化属性,在通州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五年七班刘智铭)(www.xing528.com)

北京市通州区位于北京城的东南部,旧时以“通县”闻名。它距离天安门广场仅20公里,是北京唯一与天津市、河北省都接壤的行政区。

2012年,北京首次提出在通州“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随后在2013年、201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要求加快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今年7月,官方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概念:将通州建设成为“市行政副中心”。最近几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我们的居住环境,以前我们住的是平房,有的是砖瓦房,还有的是土坯房,一到冬天,因为没有暖气,只靠炉火取暖,冻得人们瑟瑟发抖。再看看今天,一座座平房被推土机推倒,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楼房,冬天统一供暖,严寒时节屋子里温暖如春,人们再也不会因炉火取暖而发愁了。小区里环境优美,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人们的脸上无时无刻不洋溢着笑容。

再说说出行,以前家门口都是土路,天要稍微下一点儿雨,路马上变得坑坑洼洼,特别难走。现在走在大街上,看!笔直的马路通向远方,平坦而又光滑。道路两旁一排排的路灯,就像身着彩裙的少女亭亭玉立,格外引人注目。夜晚的大桥是最美的,桥上灯光闪亮,两岸灯火辉映,五彩缤纷的色彩把大桥装点得更耀眼、更夺目。公交车、地铁四通八达。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将会怎么样?当然是相当了不起。了不起的战略定位、了不起的规模与结构、了不起的空间布局、了不起的城市特色。太多的了不起,注定未来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是“无愧于时代的千年之城”,在各方面都将有全面的提升。

这样的巨大变化,都是国家的政策好。因此,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好本领,报效祖国。(五年八班何柳静)

2015年7月,市委提出“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这是通州首次明确被定位为北京行政副中心。作为从小就生活在通州的一名小学生,我和通州一起成长,看着身边的平房区建起了高楼大厦,看着马路变宽了,看着新建起来的万达广场成了城市的新标志,一个个的惊喜伴随着我。

早在很小的时候,就听长辈们给我讲:通州是个历史悠久、独具魅力、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镇。这次,通州在北京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坚定步伐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集中力量,聚焦通州,打造通州精神,创造通州速度,树立通州形象,一座彰显“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特色,“魅力、实力、活力、和谐、幸福”的首都城市副中心正在迅速崛起!

自从通州被冠名“城市副中心”,在规划加快落实过程中,其政治、经济都以蓄发之势开启冲刺模式。置身于通州,进可享受现代化城市的便捷与繁华,退可感受乡村的宁静与恬淡。这,就是我眼中的大美通州。通州的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现在,通州正在以你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着。

听新闻上说,通州将切实改善民生,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十三五”时期,通州将继续新建、改扩建45所中小学,不断扩充教育模式,还将打造多个区域医疗中心,多所知名医院进驻通州。通州将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廊,使副中心核心区域的小汽车基本在地下行驶,地面的开阔空间,主要交给行人和自行车,打造惬意的慢行系统,实现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和新城之间的快速通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大尺度绿化空间,规划建设33个公园。副中心规划中的“城市绿心”,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比3个颐和园的面积还要大。此前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总面积也不到4平方公里。通州旅游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5A级景区创建为契机,以探索研究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秩序为重点,统筹全区旅游资源,为打造活力城市注入全新旅游元素。

一个“新北京”正在酝酿之中,未来以通州区潞城镇为核心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经过与周边河北省各城市地区的融合、发展,那里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北京”。这样的通州,值得你的期待!(五年七班王政晔)

编写研学旅行教学设计和活动方案。根据研学旅行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整合研学旅行素材,开发研学旅行校本课程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项活动要有一定的内在连续性和层次性,才能保持研学旅行有效持续化开展。从系统思维的角度,全面分析研学旅行的目标确定、内容安排、方法选择等问题,整体建构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有助于该课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组建相对稳定的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研学旅行指导团队。学校内部以分管校领导为组长,以班主任、团委和专业性的指导教师、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师为成员,负责研学旅行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组织开展活动,并具体指导学生研学旅行,形成学习型研学旅行团队组织。同时,多渠道吸引具有研学旅行指导能力的人员,聘请有专业特长的品德高尚的志愿者担任研学旅行指导教师,共同实施课程计划,并提供实践层面的引导与示范,对研学旅行进行统一管理、分类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