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仙酒坊:传承百年,坚持土法酿酒

观仙酒坊:传承百年,坚持土法酿酒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宅正门上方挂着一块“观仙酒坊”的门牌,门牌下挂着灯笼。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康伯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酒坊。“康伯,观仙酒坊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记载了酒坊历史的画卷康伯继续说“不过当酒坊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因为公私合营而停止了米酒生产,转而经营豆芽、豆腐。多年之后,我决定重操祖业,请来了中山酒厂80多岁的退休工人,然后重新在这里开了‘观仙酒坊’,一直坚持土法酿酒。”

观仙酒坊:传承百年,坚持土法酿酒

在观仙路上的古树公园附近,一家民宅背后的小烟囱每天早上都会不断冒出白烟,这些白烟是由大米蒸馏出酒时产生的水蒸气,路过的人都能闻到随着水蒸气飘散出来的甜醉香味,这股香味每天都会持续到上午11点。

民宅正门上方挂着一块“观仙酒坊”的门牌,门牌下挂着灯笼。这就是黄圃的“观仙酒坊”。酒坊的老板叫刘伯康,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康伯”。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康伯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带我们参观酒坊。

“康伯,观仙酒坊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酒坊的创始人叫刘禧福,是我爷爷。1899年,我爷爷在黄圃永直街通里桥建了一座两层的楼房,那就是最早的酿酒坊,当时名为‘合利酒坊’。后来才改名为‘观仙酒坊’,还请人按自己的记忆画了一幅画挂在店里。”然后康伯指着墙上的挂画说:“就是这幅画了。”

记载了酒坊历史的画卷

康伯继续说“不过当酒坊传到第二代的时候,因为公私合营而停止了米酒生产,转而经营豆芽豆腐。多年之后,我决定重操祖业,请来了中山酒厂80多岁的退休工人,然后重新在这里开了‘观仙酒坊’,一直坚持土法酿酒。”

在作坊内可以看到,除了康伯之外还有两位酿酒师傅,他们正在用柴火蒸馏酿酒。作坊里面有一口用白色隔热材料包裹起来的大锅炉,师傅们将发酵好的米放入锅炉,用柴火加热炉膛,蒸煮大米。清冽的米酒从一旁的管子流出来,蓄在铁桶中带着浅浅的米汤色。锅炉经过柴火日积月累的烧烤,早已变成了一片炭黑。(www.xing528.com)

康伯讲解说:“师傅将一盘盘蒸好的米饭倒进巨大的操作台上,另一个师傅负责拿着大铁锹将饭摊开、散热。待米饭凉透之后,师傅们就会往米饭上撒酒曲。撒一次,拌匀。再撒一次,再拌匀。这样才算完成。”

酿酒师傅将蒸熟的大米摊开、散热。

康伯指着一个白色大桶说:“拌了酒曲的大米会放到这些白色的大桶里,等它沉淀。大米经过充分糖化之后才能加水发酵,加了水的大米第二天就会开始不停地冒泡,就像我们开啤酒罐时啤酒会冒着细微的泡泡那样。冒泡持续三天左右。停止冒泡的大米还要在桶里面酝酿,等汤色变得微黄,有一股微酸味的时候,再把大米放回锅中持续蒸20天左右。”

酒坊里常年挂着温度计,康伯说:“温度会直接影响米的发酵,太冷或者太热都不行。我们酒坊至今依是用传统的方法调节温度。夏天,我们就会在下午4点室内最热的时候用凉水喷淋墙面和地板。作坊里的瓷砖都是从地面铺到最顶的,喷洒之后水会哗啦啦地顺着瓷砖流下来,这样一直到晚上,整个车间里都还是凉爽的。到了冬天,我们会铺上地毯保温。“

生产出来的酒装在大大的陶瓮里,用白色粉笔在瓮的外面标上度数。店里摆满之后就存放在地下室,也会分些小的陶瓮装着放到店面展示,方便客人品尝和少量购买。酒的种类很多,除了米酒之外还有各种养生药酒,如冰糖青梅酒、陈皮罗汉果酒、红枣酒、糯米酒、杞子酒等。康伯近年更是改良以往的果酒,推出适合人们节日送礼的礼盒装果酒。店里最出名的就是“瓮头春”保健酒。随着时代的发展,康伯的儿子刘俊声通过网络营销把观仙酒坊的酒推销到市外,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这种传统香醇的酒。许多外地游客来到这里也会购买一些酒回家。随着现代经济发展,传统工艺越来越多地被新兴技术所取代,很多人都选择弃旧奔新的发展方向,这种传统酿酒工艺就越发显得珍贵。康伯希望这种传统工艺还能好好传承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