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色:百越之地,百色市简史

百色:百越之地,百色市简史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百色”,有人也许会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为“百样色”,即色彩缤纷的意思。关于“百色”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百色市境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其世居民族当时被称为“骆越”,是百越族的一支。百色市城区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

百色:百越之地,百色市简史

百色是广西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西西部,右江上游,地处北纬22°51′~25°06′、东经104°26′~107°52′。东与广西首府南宁相连,西与云南文山州相接,南与越南接壤,北与贵州兴义市毗邻,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

说到“百色”,有人也许会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为“百样色”,即色彩缤纷的意思。百色作为广西红色旅游城市,确实多姿多彩,但是其名称来自壮语。

关于“百色”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百色”由古代兵防之地“博涩寨”演变而来,“博涩”系壮语“Baksaeg”之音译,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这里是连接云南和广东的交通要道,是中国的一扇“南大门”,一开始读作“博涩”(bó sè),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百色”(bǎi sè)这一读法。民国学者徐松石所著《粤江流域人民史》载:“百,口也;色,塞也。地在山脉塞口之内也。”有关文献记载,博涩寨巡司于明永乐年间设置,设有弓兵捍御,其故址在“县(今南宁市武鸣区)东六十里,今马头圩文村,后不知何时移驻土田州西境,仍曰博涩寨巡司,即今百色厅也,百色盖即博涩之谓”。二是壮语“洗衣服的地方”的音译。“百”字在壮语中的含义是“嘴巴”“入口”,引申为“处所”。“色”在壮语中有“洗,搓洗”之意。百色市濒临右江,据考原是一拍洗衣物的口岸,其位于澄碧河与右江(鹅江)汇合的三角地带,过去人们常在河边洗涤衣物。百色别名鹅城,因城后有探鹅岭(另一说因城形如鹅),故名。

考古证明,早在80万年前,百色就有人类居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在百色盆地先后发现了百谷遗址、檀河遗址、杨屋遗址等古人类遗址群,特别是“百色手斧”的发现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国际权威刊物《科学》(Science)曾将“百色手斧”照片刊登在其封面。“百色手斧”的发现推翻了长期以来把亚洲大陆视为“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的“莫维斯理论”。

百色市境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其世居民族当时被称为“骆越”,是百越族的一支。百色市境于秦代时分属象郡、桂林郡和黔中郡。汉代时分属郁林郡、牂牁郡。魏晋南北朝时分属郁林郡、益州郡、兴古郡、牂牁郡和西平郡。隋代分属郁林郡、南宁州(治今云南曲靖)。唐代分属邕州、田州、南宁州、黔州及安南都护府。宋代大部分属广南西路邕州的羁縻州。元代属广西行中书省来安路、镇安路、田州路。明代大部分属于广西布政使司田州、镇安府、泗城思恩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分田州土州地设置百色厅,驻地博涩寨。清雍正八年(1730年)建百色城,至今已有291年的历史。清光绪元年(1875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辖及今田阳、田东、平果等地。民国元年(1912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次年废府设县。(www.xing528.com)

百色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西林教案(又称“马神甫事件”)就在这里发生。民国十八年(1929年),邓小平和张云逸等人在这里组织领导了震惊全国的百色起义,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百色市城区

1949年12月5日,百色县解放,仍称百色县,归百色地区领导。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百色县改为百色市(县级)。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百色地区和县级百色市,设立地级百色市。截至2020年,百色市下辖2个市辖区(右江区、田阳区)、7个县(田东县、德保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1个自治县(隆林各族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靖西市、平果市),市政府驻地在右江区。

百色市拥有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等红色旅游资源,天坑、峡谷、原始森林等绿色资源,壮、汉、瑶、苗、回、彝、仡佬等7个世居民族的多彩民族风情资源,等等。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民族博物馆、澄碧湖、大王岭原始森林、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靖西通灵大峡谷古龙山峡谷漂流景区、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旅游景区和布洛陀芒果风情园、凌云茶山金字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