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钦州市,广西地名文化,隋代起源,服从朝廷,陶瓷作坊发展

钦州市,广西地名文化,隋代起源,服从朝廷,陶瓷作坊发展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钦州之名始于隋代。钦州市境在先秦为百越地,秦代统一岭南后属象郡管辖。一方面,“钦”就是“安”,比如所谓神钦就是神安;另一方面,钦州得名取钦顺之义,钦顺就是敬顺,表示对朝廷的服从。民国《钦州县志》记载:“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隋唐时期,钦州已有较大型的陶瓷作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

钦州市,广西地名文化,隋代起源,服从朝廷,陶瓷作坊发展

自秦代广西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以来,历代王朝对广西的治理都采取了特殊的少数民族边疆政策,表现为秦汉至唐宋的羁縻之治、元代以后的土司制度等。因此广西一部分地名反映出统治阶级强烈的皇权观念和封建思想,另一部分地名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反映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政策具有一定的开明性。这些或消失或传承至今的地名,都成为经略印记,如钦州、崇善、归顺、上思、昭平等都属于这一类地名。

我们来说说钦州。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钦州之名始于隋代。钦州市境在先秦为百越地,秦代统一岭南后属象郡管辖。汉代至晋代其都属合浦郡合浦县地,东汉时期合浦郡治从广东的徐闻迁到了今浦北县旧州村,与县同驻,首开今钦州属地地方最高行政建制之先河。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州为钦州。唐武德五年(622年)设钦州总管府,元代改为钦州路,明初改为钦州府,属广东。民国年间改为钦县。经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三次调整,1965年钦州最终重归广西管辖,此后相继析出北海市、合浦县、防城港市。1994年6月,设立地级钦州市。

隋代时为何改安州为钦州?这要从头说起。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平陈,但原来属于南朝陈统辖的岭南地区直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才逐渐被平定,隋文帝派遣原来的汴州刺史令狐熙担任桂州总管,统领17州军民政务。令狐熙对当地少数民族豪酋以礼相待、以德服人。当时的安州刺史宁猛力深受感动,于是前往桂州拜见令狐熙,倾心归顺。隋文帝授予宁猛力开府仪同三司、安州刺史、都督安州诸军事、宋寿县开国侯等官位和爵位。是年十月,宁猛力病故,其长子宁长真遵照父亲遗嘱,前往长安朝见隋文帝。

安州改名钦州就是宁长真时期的事情,原因有三:一是避免地名重复。当时南北朝遗留下来的安州地名全国有4个,北魏设立了安州(今河北省承德市北),东魏北齐沿用;北周设立安州(今湖北省安陆市);南朝梁设立了2个安州,一个是今钦州,另一个是今安徽省定远县,南朝陈沿用。隋代大一统后,为了避免地名重复,需要改安州的名字。二是表达对朝廷敬顺之义。一方面,“钦”就是“安”,比如所谓神钦就是神安;另一方面,钦州得名取钦顺之义,钦顺就是敬顺,表示对朝廷的服从。三是以钦江为名。民国《钦州县志》记载:“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

钦州三娘湾(www.xing528.com)

钦江贯穿钦州市境,是钦州人的“母亲河”,流经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的19个镇。同时,它还承载了钦州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根据考古发现,钦州制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到了夏、商、周时期,钦州制陶、用陶已很普遍。又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钦州的制陶、制瓷技术越发成熟,陶瓷做工更加精致。隋唐时期,钦州已有较大型的陶瓷作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正是从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钦州坭兴陶多次参展参赛,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坭兴陶艺术品“高鼓花樽”

今天的钦州,已发展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海陆交通枢纽、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通道,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