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利镇:广西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

福利镇:广西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利镇属桂林市阳朔县。1950年2月,将天顺乡、普益乡、碧莲乡各一部分划归福利,称第二区。1984年10月,撤销福利公社改称福利镇。福利镇东与平乐县沙子镇接壤,西与阳朔镇交界,南与普益乡为邻,北与兴坪镇毗邻。地处江边的福利镇由此也建起了天后宫,以纪念天后娘娘。2012年12月24日,福利镇被环境保护部公布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9年1月21日,福利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福利镇:广西第七批历史文化名镇

福利镇属桂林市阳朔县。因镇政府驻福利圩得名。此地荔树成林,取名“伏荔”,后取谐音“福利”,取“福国利民”之意。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福利乡。1950年2月,将天顺乡、普益乡、碧莲乡各一部分划归福利,称第二区。1956年1月,改称福利区。1957年12月,复称福利乡。1958年8月,福利乡和桥头铺乡大部分区域合并成立福利公社。1962年7月,复称福利区。1968年10月,复称福利公社。1984年10月,撤销福利公社改称福利镇。名称沿用至今。

福利镇东与平乐县沙子镇接壤,西与阳朔镇交界,南与普益乡为邻,北与兴坪镇毗邻。山水奇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素有“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洲”之雅誉,是漓江水运的码头,也是珠江水系的古埠头。福利古埠头有三亭、三街、三宫、三寺、三石、一宝塔。三亭:大光亭、魁星楼、龙母亭。三街:老街、兴隆街、岭背街。三宫:天后宫行宫、水源宫。三寺:青龙寺、白虎寺、崇佛寺。三石:三姑石(平列石台上的三块石头)。一宝塔:文塔。

通往漓江畔福利码头的岭背街,长百余米,也称画扇街,这里有能工巧匠,擅长绘图、制扇。福利镇有着悠久的画扇制作历史,被文化部(今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画扇第一镇”的称号。画扇全是本地匠人手工精制,扇骨用的是江边毛竹,扇面是土产绵纸,韧性很强,经年无损。画面亦是本地人所绘,多为桂林山水、花鸟虫鱼、田园风光古典仕女、奔马猛兽和诗书篆刻等,色彩缤纷。画扇制作一般包括剪、画、裱、打折和扇骨入套五道工序。五道工序后,余下的是修饰工作。五道程序当中,最难、最要求技巧的环节是画、裱和扇骨入套。画,要求匠人有相当高的绘画水平;裱,要求均匀、平整、不伤画面;扇骨入套,要求扇面的大小、留缝处与扇骨互相吻合,否则无法入套。一把画扇的成功制作是工业生产艺术生产的完美结合。(www.xing528.com)

“五月八”是福利镇特殊的传统节日,俗称“五月八崽头节”,意为祝贺当年生了儿子的人。其源于古代的“送子娘娘”崇拜。很早以前,福利圩建有3座大庙——天后宫、水源宫和行宫。各个宫里都分别供奉着大小神像一两百尊,而最大的两尊神像,人称“公公婆婆”。“公公”是春秋战国时劝郑庄公黄泉见母的颍考叔,“婆婆”是福建省莆田的林氏女。传说林氏女死后,经常庇佑渔民不遭海难,护佑渔船一帆风顺,得到人们的传颂,因此元代皇帝封她为天妃,清康熙时加封其为天后。地处江边的福利镇由此也建起了天后宫,以纪念天后娘娘。在当地人们的心中,天后娘娘还是一位送子娘娘,所以人们把她尊称为“婆婆”。人们在祭拜“婆婆”时都会敬献做工精巧的鞋子。“鞋子”在当地方言中与“孩子”谐音,故送鞋子是人们对“婆婆”表达谢意。农历五月初五日是“公公”的诞辰,农历五月初八日是“婆婆”的诞辰,当地便以农历五月初八日为纪念日。“五月八”的民俗活动从农历五月初四日便开始了,直到农历五月十五日才结束,以农历五月初八日最为热闹。这一天,除了抬“公公”像和“婆婆”像游街、请戏班子唱戏、请道公打醮念经外,还要舞龙、舞狮、跑牌灯、舞板凳龙、踩高跷、扎故事台、放花炮、放烟花等。现在“五月八”会期的节日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一年一次小型活动,三年一次大型活动,除传统的民俗活动外,还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队的演出和打篮球、拔河、下棋等文体活动。

2012年12月24日,福利镇被环境保护部(今生态环境部)公布为国家级生态乡镇。2019年1月21日,福利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