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型问题分析及新闻消息结构形式和态度情感控制

典型问题分析及新闻消息结构形式和态度情感控制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标准结构新闻消息的结构形式包括: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四个部分。事实的交代主要是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完成的,只有将主体内部层次和主次处理好才能使新闻事实清晰、重点突出。(六)态度情感分寸控制新闻要求客观、公正,但并不等于要人为地消除新闻报道中所有的感情成分。

典型问题分析及新闻消息结构形式和态度情感控制

(一)标准结构

新闻消息的结构形式包括: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四个部分。尽管有的消息欠缺某一部分,如无背景、无结尾,有的短新闻只有起导语或结尾等作用的短句而未能构成完整段落,但新闻消息的基础结构程式还是明显地存在着。了解了这个特点,播报时心中便有了对整体脉络的发展控制,如同摸清、感受到文章起承转合的文脉一样,语气的调整转换便能更主动、更鲜明。

导语部分拎起重点,揭示价值,确定基调;主体部分承接导语的总括,转入“从头说来”,语气自然平缓了许多,在流畅简洁的叙述中将事件的发展层次依次展现,其中的背景情况的交代更使事件的意义突出;结尾部分在主体交代了事件的始末之后顺势给以概括性评价或展望,语气明朗舒展,自然收尾结束。

(二)新闻背景与导向

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都在传播着最新的信息,并对社会舆论起引导作用。播音员有时因对社会实际情况不摸底或对党的方针和具体政策不熟悉,或是由于知识所限、理论水平不高等原因,往往会将一条很有价值的消息看得平淡无奇,播报语言只停留在浅层面的流畅之上,真正的内涵都从嘴下白白淌走了,若谈到技巧的使用,也只能说是局部的“见字生情”罢了。了解新闻背景,明确针对性,新闻的导向自然就明朗了,这是不断培养新闻敏感、提高自身新闻素质的长线问题,但又是可以通过对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开掘来学习和切实提高的短线问题。播音员在学播报新闻之初先要学会看透新闻,即把握新闻,这其中新闻的背景、针对性、导向是三个密不可分的主要因素,一定要引起大家的特别关注。

(三)导语的处理

导语确实是听众收听新闻的向导,它处于每一条消息的头一两句,它开门见山地点透每一个新闻事实的本质,有很多时候听众就是在听完了导语之后才更加注意下面的详细内容,或反之不再专注下面的内容。所以,我们播报新闻一定要“开好第一脚”,处理好导语段或导语句。

由于导语位置重要且内容高度凝练,包含了新闻的几个“W”要素,很容易让初学者误解为导语中的每一词语都很重要,都得强调,这样就造成了导语内部支点(重音)过多,整个语势僵直架起,语流的自然曲线运动完全被拉平,语意反而不鲜明了。

(四)主体的内部层次及主次

叙事清楚是对新闻播报的最基本要求。事实的交代主要是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完成的,只有将主体内部层次和主次处理好才能使新闻事实清晰、重点突出。主体内部层次处理:一是要注意每一层次内部的集中,这主要是加强语句之间的关联,避免总是放到零再从零起的单摆雷同语势;二是要注意这一层向下层转换时语气的衔接与转换,避免平直无逻辑联系。主体内部的主次处理人们一般只是注意到高低的对比,在此我们要特别提醒大家,还要注意运用调节疏密变化这一手段,那些不重要的部分往往是加快速度放平语势说清带过,而重点部分却是放慢速度、扬起语势、说透加重。这种对比会在听众的听觉中形成“醒耳”的反差,引起他对重点内容的特别注意和思考。

(五)客观报道中显示出的态度

报道强调客观真实是对新闻事实的尊重,是取得受众信任的基础。但是任何通讯社的报道都不可能是纯客观的,从新闻选材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新闻采访者的主观倾向。如果有人还在新闻播报中追求纯客观,那确实太天真了,其幼稚程度不亚于在新闻播报中追求旗帜鲜明。倒是那些控制分寸,外表做得尽量公正、客观的报道更来得老道,能将自己的倾向掩藏在客观事实后面,利用“内在语”控制语气,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人,从而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六)态度情感分寸控制

新闻要求客观、公正,但并不等于要人为地消除新闻报道中所有的感情成分。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一样,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必然带有采编播人员的主观倾向也是客观存在。我们的要求是从宣传策略和宣传目的的需要出发,恰当地控制感情,有分寸地把握文字和有声的语言表达,欠和过都是应当尽量避免的。

(七)新闻中数字的处理(www.xing528.com)

数字的绝对值是对事物本质的量化记录和反映。对于数字,首先要读准、读清楚,不可有误,这是显而易见不必多讲的。在读清读准的基础上要注意数字的色彩,因为就一般受众尤其是靠线性传播接收信息的广播听众来说,如果事件不是他所熟悉的,某些数值就可能成为空泛的概念,很容易在意识的表层流失。比如说“特种钢材的年产量是13500吨”,在外行人听来便不知是多是少。因此,播报时需给数字着色,根据新闻事实,我们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不同色彩,形成对听众的倾向性提示,这样数值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听众的思考认识范围。在一条消息内有时会出现多处数字,如果处处着色,便会使整条消息变得累赘、拖带,破坏了新闻播报语言的简洁、顺畅。此时应选取最有价值、最直观、听众最好理解和记忆的数字给予着色突出,其他只需读清楚即可。

(八)具体情节的处理

消息和专稿的写法不同,但又没有严格的界线。对于那些边缘性的近似专稿的消息,我们在播报时不要过分追求“身临其境”感和语言的“绘声绘色”,即感觉把握在“感而不入”的境界,语言把握住概述的格调顶多有个别的叙述,这样这条消息的播报才能和整组新闻播报语言统一协调。

(九)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稿件处理

这类稿件不仅技术用语较多,而且特定的专业技术生产工艺的程序也是大家所不熟悉的,所以播音员往往因理解障碍而使表达陷入被动,尽管没有读错字,却有时处理错词;尽管没有断错句,却有时语意含混,让人听不清事实的过程、事情的关键,更谈不上引起什么重视、激发什么情感。所以首先要求“真正搞懂”,而后才是播清、播顺、播得内行、播得有兴致、播得有分量。要能满足听众求新、求知的欲望,使他们听你播比看的还明白,就一定先要使自己通过思考、求教跨过“纯外行”的门槛。当你懂了,你才能产生兴致,才能产生播报的主动性。准备这类稿件最忌讳的就是一知半解,还不肯踏实琢磨稿件或是向别人讨教,而企图蒙混了事,这样往往闹出笑话,有损电台、电视台声誉。

(十)长句处理

处理好句子是播报新闻的基本功,处理好长句就更显其功力。尽管一贯提倡广播语体句子要短、要口语化,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也常常面对长句,有时甚至是看着都费解的长句,这就要求我们能用有声语言将其语法关系准确化,将其内在逻辑联系明朗化,将其语句目的鲜明化,使听众一听就懂。

处理长句首先是在搞清语意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安排好停连(包括顿挫),然后是明确语句目的精选重音,最后是环顾语境,确定语气,调整疏密,承上启下直奔语句目的。处理长句忌过于微观,若仅仅盯着这一句去处理它,往往患得患失,顾此失彼,宏观控制的微观调整才是上策。

(十一)快读处理

为了加大单位信息量,新闻播报普遍提速是必要的,但是总该有个限度,总该讲究提速的技术,否则便会欲速则不达。当信息不能与受众共享时,岂不是损失了信息,事与愿违了吗!当前盲目提速造成新闻播报中几种弊病:平均压缩音节,使声韵含混,语音清晰度降低,使发音动程减小,音位前移形成唇齿间发音的小气音色;过快的速度使语流的自然曲线受损,或蹦字或语流僵直高架,严重地影响语意的表达;心理和肌体的紧张感造成气息的下意识上提和僵化,使整体语气躁动,影响了语言的自如顺畅;过快的语速使播音员的思维跟不上,结果是只能做“口眼之学”,陷入“见字出声”“见字生情”的浅薄被动状态。在上述状态下播报的新闻,内容浮浅尚不必说,事实不清,甚至出错误闹笑话也不为鲜见。

播报提速的“度”是受人的听觉反应、思维反应的客观极限制约的,在其允许范围内讲究快的技巧,使信息量尽可能加大也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讲,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整体内容的宏观控制和驱动下少停多连,用语气的转折和错落(而不用停顿),来鲜明语意、区分层次是提速的有效方法。另外,调大整体结构和语句内部的疏密对比,即大胆带过次要或重复的部分,而拓展、加强重要部分,也是节省时间、鲜明内容的好方法。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压缩音节、拉直语流曲线,切记坚持以心带嘴、目的先行。

任何一篇新闻稿件都可以作为快播训练稿,但是在开始体会快播技术时,还是以低规格、轻小题材、口语化基础较好的稿件为宜。

(十二)一组新闻内部的配合(播报对手的配合)

一组新闻内部的配合主要表现在程序的轻重、规格搭配上,如同报纸版面安排上头版头条规格较高、内容较重要一般,表现在几条新闻围绕一个主题思想进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体现一个共同的新闻质点上;表现在不同播报人员表达方式、声音运用的协调配合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