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细胞:功能、作用及免疫参与

白细胞:功能、作用及免疫参与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和细菌毒素等对白细胞的游走具有趋化作用。主要作用;①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或其他类型介质包括TNFa、IL-1、前列腺素E等;②吞噬和杀伤病原体或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③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活化的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数目和蛋白水解酶浓度均显著增高分泌功能增强,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白细胞:功能、作用及免疫参与

(一)数量和分类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有核,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在组织中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依据白细胞的胞浆中有无特殊的嗜色颗粒,将其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依据所含嗜色颗粒性质不同,被区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临床工作中,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这五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称为白细胞分类计数(表6-2)。

表6-2 正常成人各类白细胞的正常值及主要功能

(二)白细胞的功能

除淋巴细胞外,所有的白细胞都能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使其能穿过血管壁,这一过程称为白细胞渗出。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为趋化性(chemotaxis)。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和细菌毒素等对白细胞的游走具有趋化作用。白细胞可按照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差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发挥吞噬作用。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平均只有6~8 h,一旦穿出血管壁进入组织,就不再返回到血液中来。中性粒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其吞噬能力虽然不及单核细胞,但其数量多、变形能力强,在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中性粒细胞总是处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线,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它们被趋化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其数量明显增多。当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到1.0×109/L时,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极易引发感染。(www.xing528.com)

2.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能合成并释放组胺肝素、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等。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和平滑肌收缩,引起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聚集于同一局部,以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肝素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

3.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因不含溶菌酶,故无杀菌作用。其作用是限制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还参与蠕虫的免疫反应。当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蠕虫感染时,其数量常增加。

4.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吞噬能力较弱,在血液中停留2~3 d后就离开血管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其吞噬能力大大增强。主要作用;①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或其他类型介质包括TNFa、IL-1、前列腺素E等;②吞噬和杀伤病原体或衰老损伤的组织细胞;③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④活化的巨噬细胞内的溶酶体数目和蛋白水解酶浓度均显著增高分泌功能增强,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5.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分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