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外耳的功能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二)中耳的功能中耳主要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和咽鼓管等结构。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高效地传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在声音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当外耳道或中耳发生病变引起传音性耳聋时,气传导的作用减弱而骨传导的作用相对增强;当耳蜗发生病变引起感音性耳聋时,气传导和骨传导的作用均减弱。

外耳和中耳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一)外耳的功能

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组成。耳郭的形状有利于收集声波,还可以结合头部的运动来判断声音发出的方向。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耳郭的转动,来探测声源的方向。人耳耳廓的运动能力已经退化,但在必要时可通过头部运动来判断声源的位置。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还可以对不同波长的声波起不同的共振作用,使其强度增大。

(二)中耳的功能

中耳主要包括鼓膜、鼓室、听骨链和咽鼓管等结构。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将空气中的声波振动高效地传到内耳淋巴液,其中鼓膜和听骨链在声音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1.鼓膜 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面积为50~90mm2,厚度约为0.1mm。鼓膜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它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它的振动可与声波振动同始同终,有利于把声波振动如实地传递给听骨链。

2.听骨链 听骨链由3块听小骨构成,从外到内依次为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柄附着于鼓膜的脐部,镫骨底和卵圆窗膜相连,砧骨居中。3块听小骨之间有关节相连,形成一个两臂之间呈固定角度的杠杆系统。其中锤骨柄为长臂,砧骨长突为短臂(图11-6),支点的位置刚好在整个听骨链的重心上,因此,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惰性最小,效率最高。

图11-6 人中耳和耳蜗关系模式图

点线表示鼓膜向内侧振动时各有关结构的移动情况(www.xing528.com)

声波在由鼓膜经过听骨链向卵圆窗的传递过程中,振动的振幅减小而压强增大,这样,既可提高传音效率,又可避免对内耳造成损伤。产生该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鼓膜面积和卵圆窗膜面积的差别造成的,鼓膜振动时,实际发生振动的面积为55mm2,而卵圆窗膜的面积只有3.2mm2,两者之间相差约17.2倍;二是由于听骨链的杠杆原理造成的,在听骨链的杠杆系统中,长臂与短臂的长度比约为1.3∶1,这样,经杠杆作用后,短臂一侧的压力将增大到原来的1.3倍。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共同作用后,整个中耳传递过程中的增压效应是22.36倍左右(17.2×1.3)。

3.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小管道,也称耳咽管,在一般情况下,咽鼓管咽口常处于闭合状态,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开放。咽鼓管的主要功能是调节鼓室内空气的压力,使之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这对于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形状和振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咽鼓管由于炎症发生阻塞后,鼓室内的空气将由于被组织吸收而使压力降低,引起鼓膜内陷,产生疼痛、耳鸣,使听力受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某些情况,可造成鼓室内外空气的压力差发生变化,如人体的空间位置快速大幅度地升降过程,若咽鼓管鼻咽部的开口不能及时开放,也会引起鼓室内外空气压力的不平衡。此时,如果做吞咽动作,常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必须传入内耳的耳蜗,才能刺激听觉感受器,从而引起听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两种:气传导和骨传导。

1.气传导 声波经外耳道空气传导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前庭窗传入耳蜗,这种传导方式称为气传导(air conduction),也称气导。这是引起正常听觉的主要途径。此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振动,再经蜗窗传入耳蜗,但这种气传导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并不重要,仅在听骨链运动障碍时,才起部分代偿作用。

2.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从而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这种传导方式称为骨传导(hone conduction),也称骨导。在正常情况下,骨传导的效率比气传导的效率低得多,所以,在正常听觉中起的作用很小。我们接触到的一般的声音,不足以引起颅骨的振动。只有较强的声波,或者是自己的说话声,才能引起颅骨较明显的振动。

在临床工作中,常用音叉检查患者气传导和骨传导的情况,帮助诊断听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和性质。例如,当外耳道或中耳发生病变引起传音性耳聋时,气传导的作用减弱而骨传导的作用相对增强;当耳蜗发生病变引起感音性耳聋时,气传导和骨传导的作用均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