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在正国的重要性及其教化功能

礼在正国的重要性及其教化功能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之于正国也①,犹衡之于轻重也②,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礼对于端正国家的作用,就好像是秤锤对于轻重,绳墨对于曲直,规矩对于方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礼”的教化功能,是化于无形,润物细无声式的。经请示中央决定将实况向全国人民公布。

礼在正国的重要性及其教化功能

【原文】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注释】

①正国:端正国家。②衡:秤锤。③县:通“悬”。④审:详细、明晰。⑤隆:尊奉、尊敬。由:遵循。方:法度。

【品读】

儒家向往的是礼制社会,为了强调“礼”对于国家的重要,这里用了三个比喻来加以说明。礼对于端正国家的作用,就好像是秤锤对于轻重,绳墨对于曲直,规矩对于方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秤锤,如何来衡量轻重;如果没有绳墨,如何来裁曲取直;如果没有规矩,如何来成圆画方。所以,面对秤锤的衡量,轻重蒙骗不了它;面对绳墨的比照,曲直欺骗不了它;面对规矩的裁画,方圆欺瞒不了它。正人君子明晰了“礼”,奸诈之徒就不可能欺骗他。由于“礼”的决定作用,遵守信奉“礼”的人,就成为有法度的士子;不遵循“礼”的人,就成为无义法的顽民。

战国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由于晏子身材矮小,楚人为了羞辱晏子,就在城门边上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由此进城。晏子一看便说:“出使狗国才会从狗门进出,我现在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狗门进城。”迎宾一听,这不是骂我们楚国是狗国吗?小门是不能让他进了,就只好领着晏子从大门进入。见到了楚王,楚王再次傲慢地问晏子说:“齐国没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国怎么会没有人呢,齐国都城有三百条巷子,所有的人挥起衣袖,就会使晴天变成阴天;所有的人都抹去汗珠,汗珠就会像雨点般落下,大街上的人摩肩接踵,齐国怎么会没有人呢?”“既然如此,为什么让你来出使我国呢?”楚王接着问道。明知楚王小瞧自己,并借身材短小羞辱自己,晏子并没有怒形于色,只是淡淡地说道:“齐国派出的使者各司其能,贤能的使者出使英明的君王;丑劣的使者出使无道的君王。我是齐国最差劲的使者,只配得上出使楚国。”晏子以其智敏的回答,维护了祖国的荣誉,羞辱了无礼的楚王。两相对比,晏子那矮小的身材不禁显得高大起来。

【扩展阅读】

导言:在与弟子的交谈中,孔子笑了子路的轻率。而面对曾晳的询问,孔子强调了为国以礼的观念。

弟子侍坐于孔子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www.xing528.com)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选自杨伯峻《论语译注·先进》,中华书局,1980年)

第三节 礼之教化也微

【原文】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牦,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注释】

①微:隐秘。②徙:趋向,接近。③隆:尊崇,重视。④牦:音lí,亦作“厘”,长度单位。

【品读】

“礼”作为儒家立国的基础和经世致用的工具,具有见微知著的教化功效。“礼”的教化功能,是化于无形,润物细无声式的。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里曾说:“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具体的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变化于不觉,而理性乃油然现前,其效最大最神。”“这些礼文,或则引发崇高之情,或则绵永笃旧之情,使人自尽其心而涵厚其德,务郑重其事而妥安其志。”礼乐通过对人的情感的激发,使人积极向善,精神崇高,达到一种教化的功能。荀悦在其《申鉴》中也说:“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荣辱者,赏罚之精华也,故礼教荣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朴以加小人,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况于刑乎?小人不忌刑,况于辱乎?若夫中人之伦,则刑礼兼焉。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途。”赏罚的目的就是示民以荣辱,君子都有向往尊荣而鄙弃羞辱之心,礼教的作用就是利用人的荣辱感使人向善,达到化育其情的目的。君子既然鄙弃耻辱,又怎么会去触犯刑罚呢?所以教化的盛行,就是将人都引向君子之途。而刑法是用来对付那些没有荣辱之心的小人的,小人既没有荣辱之心,就无法用“礼”去化育,只能用严刑来桎梏。虽然荀悦仍然坚持儒家的“性三品”说,将人分为君子、中人、小人,但其对“礼”教化功能的表述,却是有合理成分的。

1967年8月23日,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米尔·科马洛夫,独自一人驾驶“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经过一昼夜的飞行,完成任务,胜利返航。此刻,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在收看宇宙飞船返航的实况,但飞船返回大气层后,准备打开降落伞以减缓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发现无论用什么办法也无法打开降落伞了。地面指挥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救助措施想帮助排除故障,但都无济于事。经请示中央决定将实况向全国人民公布。当时播音员以沉重的语调宣布:“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由于无法排除故障,不能减速,两个小时后将在着落地附近坠毁,我们将目睹民族英雄科马洛夫殉难。在人生的最后两个小时,科马洛夫并没有沉浸在悲伤和绝望中,而是十分坦然从容地用了大部分时间向上级汇报工作,然后,再向他的母亲、妻子、女儿做最后的诀别。他对泣不成声的12岁女儿说:“爸爸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像爸爸那样当宇航员!”“真好,我可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吧!”7分钟后,“轰隆”一声,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道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

只因为一个小数点的失误,一代伟大的宇航员就这样失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但是,弗拉米尔·科马洛夫也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告诉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小小的失误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科学研究是这样,人的教化也是这样。如果从一开始就没有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作为培养人们行为习惯准则的礼仪制度,如果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它,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会和预期的相差很远,所以《易经》上所说:“君子要谨慎地对待开始,一开始如果有一分一毫的偏差,最终的结果就会相差很远。”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扩展阅读】

导言:刘邦能马上得天下,但不能马上治天下,其一生虽厌恶儒生,但为了皇家的威严,也不得不启用叔孙通来制订礼仪。

叔孙通传(节选)

司马迁

叔孙通者,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选自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卷九十九,中华书局,1982年,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