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治革命:秦州水利人探索机制创新,激活工程建设

长治革命:秦州水利人探索机制创新,激活工程建设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是一场革命,机制创新是“长治”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革命。秦州水利人在艰苦卓绝的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对新事物的认识,他们在探索更能发挥“长治”工程效益的新路子,在尝试工程建设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1999年,秦州水利人提出建立“四荒地”治理开发优惠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治理形式,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秦州人探索不止、奋斗不息。机制创新和科技应用犹如一汪碧水,激活了工程建设。

长治革命:秦州水利人探索机制创新,激活工程建设

创新是一场革命,机制创新是“长治”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革命。

秦州水利人在艰苦卓绝的工作中,始终没有放弃对新事物的认识,他们在探索更能发挥“长治”工程效益的新路子,在尝试工程建设更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

有了尝试,才会有积累,才能够推陈出新。

1999年,秦州水利人提出建立“四荒地”治理开发优惠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治理形式,实行“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

栽下梧桐树,引得金凤来。短短几年时间,“长治”区承包、租赁、拍卖“四荒地”治理开发达10.8万亩,仅娘娘坝镇就出现个人、股份制等形式的家庭林场410家。退休工人刘银和在平南镇秀金山办起4000亩的私营林场;农民王宏宏等人在娘娘坝小南峪一次购买“四荒地”1万亩,栽植落叶松2000亩;藉滨饭店在娘娘坝购买“四荒地”4000亩,办起了民营林场。

2001年,全区对机修梯田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进一步加快了坡改梯和农田道路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原来每亩530元的机修成本降到329元。梯田修平整了,质量也提高了。

2002年,在重点造林区全部实行专业队造林,以“两定(定面积、定进度)、两保(保质量、保成活)、一明确(明确权利与责任)”为内容,由水利技术人员现场提供技术服务,把好整地关和苗木关。造林第二年,苗木成活率达到95%。

2003年,秦州水利人遵循径流调控理论,在荒山造林中实行以水定苗,转变过去高密度栽植为低密度栽植,提高单株降雨径流分配量。每亩栽植数由330株降到220株,而苗木成活率却大大提高了。(www.xing528.com)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还在继续。

秦州人探索不止、奋斗不息。

过去在荒山上修台子、挖大坑,如今变成了小鱼鳞坑,挖引水的“燕尾式”、“蝌蚪式”整地模式;过去的重乔轻灌、单一栽植,转变成了乔灌结合、多树种混交;过去的重造轻管转变成了种、管结合,封禁治理;过去经济果木林的单一品种也逐渐向新、奇、特、优等多品种发展。

北山育苗基地和太京三十旬子育苗地,引进繁育薄皮核桃大樱桃凯特杏、布朗李等18个品种,还有刺槐、山杏、沙棘、侧柏等8个水保用材林品种和雪柏、撒金柏、合欢樱花、刺柏等19个园林树种,这些优良树种的引进和推广,既丰富了秦州的树种资源,也为“长治”工程建设林果支柱产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机制创新和科技应用犹如一汪碧水,激活了工程建设。长治工程遍地开花,精品工程随处可见。工程实施的每一处,都留下了水利改革者的足迹和履痕,洒下了干部群众的一腔汗水和心血。

在项目区,人们感受到:观念在变,思路在变。变来变去,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了,水保的路子走得更坚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