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国文化精神价值的心灵教育

家国文化精神价值的心灵教育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国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中国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始自于对家庭人伦的影响。家国文化熏陶和感染了无数英杰,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聚焦成长坐标。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时代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家国文化特别注重子孙的修身与成才。家国文化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爱与敬,构成了家国文化的基本内涵。

家国文化精神价值的心灵教育

家国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中国文化重视家国人伦。中国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始自于对家庭人伦的影响。家国文化的根脉发源于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如孝敬为本、修身为本、仁爱善良、内圣外王等。

家国文化熏陶和感染了无数英杰,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聚焦成长坐标。

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时代的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个词构成了家国情怀的基调。中华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家国伦理观念。中国人的家国伦理观念体现于家风家训中。家风家训实际上就是一个家庭的价值追求、文化信仰和生活信念。优秀的教育要置身传承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高度,引领学生浸润、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建塑担当作为的高远志向。

家国情怀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期冀,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天下为己任。

家国文化的要义是修身文化。家国文化特别注重子孙的修身与成才。如何使子孙的修身与成才成为现实,就有了家训和家书。由家训和家书,以及世代相传的家国教育,形成一种家国文化,进而成就一种家风国风。良好的家风国风一旦形成,家庭的文脉就会源源不断,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家学渊源。“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家训”是国家法制的缩影,“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隐藏在家族发展与文脉传承中的文化基因。纵使沧海桑田,但家风家训就像精神脐带一样,为后世供应着营养。无论范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是翁家“诗书忠厚之泽,可及于无穷”,都昭示着当代学子应当拥有的高尚情怀!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文化的核心是文化价值观。每个家庭都有其核心价值观,有的写在文字上,有的是在家庭成员中口口相授,代代相传。记得小时候,父亲喜欢跟我们在一起谈心交流。从父亲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种花得花,种豆得豆。”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等我长大成人,也有了儿子之后,才体会到父亲说这番话绝对不是无意而为,很大程度上是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的一种希望。于是我明白了一个基本道理——种花得花,种豆得豆。我铭记住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学习。(www.xing528.com)

真正的智慧,是明道理,有道德。家国文化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一定要有正确的信仰来导向家国的发展,一定要有高尚的道德来引领子女的成长。家国文化有信仰,才能福运绵长;家国风气有道德,才能长久兴旺。

德者,得也。道德之德,在古代有时也被训释为获得之得。有德之人,才能获得成功。道和德结合,合称道德。合道,谓之德。合天地之道,就有天地之德;合人伦之道,就有人伦之德。家国文化特别重视道德。为什么特别重视道德呢?因为有道德,才有正能量;积善,才有吉庆;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由家国的伦理道德演化出学校的道德,那就是: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学生要像敬自己的父母一样敬教师。爱与敬,构成了家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家风好了,校风好了,国风就好了。

得天地之道,而有天地之德;得人伦之道,而有人伦之德。何为人伦之道?父子有亲,天经地义。何为人伦之德?孝悌为本,仁义礼智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认为:爱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其他老人;爱自己的孩子推及到其他孩子。如此推己及人,推而广之。由家庭,而社会国家;由亲情至爱,推广为人间大爱,实行王道,崇尚仁政,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行稳致远,天下可运于掌。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何为大道?从家国文化,到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天地正道,建立人间正德,树立崇高信仰,确立正确信念,形成一种明德至善、正大光明的文化,以促进人类的和平、进步与福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国文化应该对未来世界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