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的机制及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成果

社区卫生服务的机制及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严重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政府的应急指挥部署下,各级地方及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逐步恢复社会经济秩序。

社区卫生服务的机制及青少年应急体育研究成果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在一些城市的三级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疗执行的是“六位一体”医疗任务。所谓“六位一体”医疗任务指的是:①医疗功能:是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或住院诊治,危重症疾病的急救和转诊,家庭治疗、家庭康复等;②预防功能:是针对传染病、非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的防控;③康复功能:接纳上级医院转回的康复期病人,侧重于慢性病、术后病人及残疾病人康复指导和管理;④保健功能:对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保健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患者等是保健重点人群;⑤健康教育功能:面向社区居民,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⑥计划生育功能:面向社区适龄人群,开展避孕、节育指导与服务,进行优生、优育、优教的指导与服务,对不孕症进行筛查、转诊等。

当前,公共卫生团队已在国内多数城市社区组建与发展,成为抗击疫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协同力量。在国家统一部署下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建成了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健康网底”。[54]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功能[55]、方式[56]等方面是其在疫情防控中的主要研究方向,而探索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行动逻辑和运行机制成为了当下研究的热点

周婉婷、吴磊(2021)通过逻辑维度、制度维度、效能维度,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成因、合法性地位及其成效。[57]龚艳等(2021)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角度总结出了社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与区域结合、防控与民生结合、应急与常态结合”的三点经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突发性、公共性、严重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特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政府的应急指挥部署下,各级地方及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逐步恢复社会经济秩序。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社区防控体系,建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分析事件的严重程度、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社会反应程度,做好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完善社区防控管理体系,做好包括网络信息监测、发展趋势预警、就地处理和控制蔓延等工作部署,形成长效化、常态化防控机制。[20](www.xing528.com)

由民政部指导,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内相关具有救灾宗旨的基金会、救援救助类社会组织等共同制定并发布了《社会力量参与一线救灾行动指南》,包含应急准备、启动响应、救灾行动、结项撤离、信息传播发布等阶段的关键性流程和措施,为规范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提供了参考。社会组织基于自身志愿特点和服务方向的双重作用,平衡好“资源依赖”和“自主发展”的关系,协调好治理过程中的供需双方,[58]才能高效发挥多元主体在参与应急管理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的协同作用。如“夕阳再晨”社会组织在资源链接和协作网络搭建上有先天的优势,可以结合专家导师、社工机构和高校等方面在短时间内汇总各类资源展开抗疫行动。[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