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传播面广、互动性强、超时空传播等特性,使网络微视频生来就带有大众化的烙印:影像创作参与者规模庞大,来源和成分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这是大众化的起点;网民人数众多、视频观看成为网络主流应用之一是大众化的保证;大众化的突出表现,是微视频在选题、视角上与平民大众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网络微视频的主要目标受众群体是学历偏低、没有固定职业的年轻受众。

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中国网络微视频生产

当个人行为发展成为规模化的群体性活动的时候,就表现为大众化。个人化是大众化的另一个方面,从个体着眼是个人化,从总体来看就是大众化。网络传播面广、互动性强、超时空传播等特性,使网络微视频生来就带有大众化的烙印:影像创作参与者规模庞大,来源和成分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这是大众化的起点;网民人数众多、视频观看成为网络主流应用之一是大众化的保证;大众化的突出表现,是微视频在选题、视角上与平民大众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的高度一致性。

相比长视频而言,微视频尤其是网民原创的微视频通常并不追求深度意义和崇高价值,其关注重心也不在于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而是围绕日常生活取材,观照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网络文本生产者与接收者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决定了微视频的叙事视角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只能是“平视”——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关注身边的小人物、小故事、小感觉、小悲剧、小趣味……许多创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时刻留意捕捉身边点滴趣事和美好的、温情的、幽默的、值得记录的瞬间,或直接摄入镜头成为拍客视频,或经过艺术加工后以剧情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些以写实主义影像手法讲述某一群体生活状态的微视频,成为外界窥看该群体生活的极佳影像读本,如清华学生讲述校园夜谈生活的DV短剧《清华夜话》;以现实事件为蓝本创作的恶搞视频则往往针砭时弊、寓讽刺于幽默之中,既充满娱乐精神与狂欢色彩,又不完全以调侃、搞笑为目的,在对现实的揭露和批判之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大众良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如“优酷牛人”司文痞子的《食品安全之歌》、《Selina复出调侃微博开房局长》、《陪你去看哈药六厂》等,“神曲专业户”刘咚咚的《上海滩》、《暴利游戏》、《血染的校车》、《甩饼歌》、《甩灯歌》、《甩蛋歌》等,土根文化音乐团体“南城二哥”的《好姑娘》、《大明星》、《大富翁》等;表现小人物生存状态的短片在不经意间可能就有某处情节扎进网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如李光洁导演的《幸福速递》、黄渤导演的《特殊服务》、席然导演的《外公的秘密》等微电影……对小人物倾注了深沉情感的“筷子兄弟”组合肖央和王太利这样解释微视频中的“平民化”情结:“我们拍的不是热闹,我们觉得小人物才有意思,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也根本没有英雄。”(www.xing528.com)

据统计,在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中,10~19岁的网民比例为24.5%、20~29岁的网民比例为30.7%、30~39岁的网民比例为23.4%;就学历结构来说,最大的两个群体是初中及高中/中专/技校,分别占到了36.1%和31.1%;职业结构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学生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到了25.1%和21.4%[16]。这意味着网络微视频的主要目标受众群体是学历偏低、没有固定职业的年轻受众。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相对较为专业化的网站自制剧/自制节目也以平民化的青春、时尚、偶像、娱乐路线为主,这正是为了迎合目标受众群的审美趣味,通过明星偶像的号召力来提升点击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