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

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

时间:2023-10-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脱离微视频所处的商业化社会来谈论其本质和发展态势是无法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的。视频网站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本身就具有较浓厚的商业色彩,它们将微视频视为提升网站点击率和人气的商品加以充分整合利用。在各种DV大赛、网络剧、微电影、网站自制视频栏目层出不穷、喧嚣不已之时,在草根、明星、大师赶趟般纷纷试水网络微视频之际,我们不能不警惕商业力量的侵蚀对微视频艺术审美的负面影响。

商业冲击下的审美焦虑:网络大众的影像书写研究

不少研究者对微视频中所潜藏的大众民主、反叛力量持较乐观的看法,他们认为“微视频的自媒体或曰私媒体的潜能,使得年轻的制作者能够将政治权力与商业利益置之度外,无需考虑成熟的产业链、严格的编审制度、分工细致的制作团队、庞大的制作经费,等等,而表现为去政治化和反商业化的冲动,释放出被主流文化压抑的表达”[15]

更多的研究者则意识到微视频“内容多元,充满张力:一方面,与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注重仪式抵抗,张扬自我表现,青年亚文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又积极向商业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靠拢,或趋向商业化,或迎合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最终被收编的态势”[16]。“其反叛的力量很有限,而且它最终臣服于主流媒介的商业和权力逻辑。”[17]

笔者赞同后一种意见。脱离微视频所处的商业化社会来谈论其本质和发展态势是无法得出全面客观的结论的。视频网站作为一个个独立经济实体,本身就具有较浓厚的商业色彩,它们将微视频视为提升网站点击率和人气的商品加以充分整合利用。随着网络视频产业化的逐渐成熟,草根制作者也从纯粹的自娱自乐转而寻求一定的功利目的,或企求通过高点击率获取奖金,或冀图成名后吸引与投资方合作的机会,媒体的需要与生产者的诉求可谓一拍即合。

商业力量的强力介入已使得充满反叛色彩的、具有思想内涵的个性化作品越来越少。在各种DV大赛、网络剧、微电影、网站自制视频栏目层出不穷、喧嚣不已之时,在草根、明星、大师赶趟般纷纷试水网络微视频之际,我们不能不警惕商业力量的侵蚀对微视频艺术美的负面影响。

(一)日常生活过度审美化:审美题材无限扩大

简单说来,所谓“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直接将“审美的态度”引进现实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的品质”所充满,亦即“把审美特性授予原本平庸甚至‘粗俗’的客观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由‘粗俗’的人们自己造出的,特别是出于审美目的),或者将‘纯粹的’审美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日常事物”[18]。在大众传媒时代,以公共产业形式出现的各类文化艺术产品,正在依托高新科技和新兴传媒,借助经济全球化引发的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艺产品跨文化营销态势,构成我们时代特有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景观[19]

德国后现代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在1988年出版的《重构美学》一书中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就经济策略而言,大都是出于经济目的,在于引起消费欲望。在大众传媒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消费文化或文化消费的选择权将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意味着评判文化艺术作品孰优孰劣的趣味判断的权威,不再仅仅掌握在少数专家和行政部门手里,而使大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利[20]。在此情形下,一方面是后现代文化自身的特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网站和生产者在眼球经济驱使下投大众喜好所致,网络微视频的题材较传统影视作品大大拓展。除了部分叙事完整、结构精巧的作品外,多部影视剧或多个电视节目的桥段拼贴、动漫、教学视频、街头见闻、居家生活的搞笑片段、对特殊人群或特殊场所的偷拍实录等,任何事物皆可被摄入镜头,被制作成微视频。尤其是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或能够满足人们偷窥欲望的场面,无需完整的情节,也无需任何高超的表现技巧,只需冠上一个足够刺激火辣的标题,便可轻易地跃入视频网站排行榜的前列。一些视频自我表演秀实质上是商业包装与个体营销的手段,自拍者通过精心包装来营造个性,或者以特立独行的言行来搏出位。有着可爱脸庞和甜美嗓音的dodolook,其自拍视频从模仿秀、搞笑、创作、纯自拍到生活日记样样都有,dodolook借此迅速成为网络红人

这种将自身与周遭生活不加取舍地作为审美题材的做法是一种审美的泛化,它以感官享乐为旨归,消灭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当一切事物都成为审美符号时,随之而来的是文化“雅”、“俗”的合流,传媒在贩卖产品的同时也贩卖了文化所有的终极意义。

(二)情色暴力与恶搞失当:审美趣味的低俗化

审美趣味的低俗化是审美泛化的必然结果之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曾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所谓注意力经济(attention economy),就是指最大限度地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迈克尔·戈德海伯认为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指“注意力经济”,在一种经济形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才有可能去购买这种产品,而要想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也正是由此,注意力经济也称为“眼球经济”。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而言,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目前融影音、图文于一体的微视频则成为Web2.0时代一种新的注意力经济载体。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一些微视频将目光转向满足人类本能欲望的一些低俗内容。低俗化倾向在网络微视频中已全面展露,突出地表现为三大元素充斥,即“情色元素”、“暴力元素”和“恶俗元素”。

“情色元素”在微视频中可谓司空见惯。“情色”不同于赤裸裸描述性行为的“色情”,后者的代表如2006年张钰的性爱录像带。该录像带使首先上传的优酷网流量增加了10倍,一个月后,优酷网就拿到了高达12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再如2007年电影《色戒》和《苹果》公映时被删的性爱片段曾在各大视频网站疯传,造成了不良后果——此类“色情”微视频尽管有足够强大的眼球效应,但囿于种种限制,数量毕竟相对较少。许多微视频(包括许多制作较精良、传播较广的微视频)虽然并不以色情信息为重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很多与性有关的语言和笑料,以增加点击率,这可以称为“软色情”或“情色”。优酷网出品的系列都市情感剧《泡芙小姐》中一些大胆露骨的涉性镜头,让观众直呼“太色”;酷6网打造的有“男版《欲望都市》”之称的都市白领新媒体电影《男得有爱》赫然打出“交友性手册”的广告语;同样是酷6网制作的微电影《青春期》中,出入游戏场所、酒店、迪厅,和一群非主流姐妹、富二代鬼混。穿名牌、抽烟、酗酒、拜金、逃课、打架、泡夜店、耍男人等构成了女主角、90后少女程小雨的主要生活内容。剧中强奸、手淫、堕胎等情节比比皆是,被称为“最火爆、最叛逆”的90后微电影。对此网友“格啦啦”在豆瓣电影评论说:“并不是每个90后都做过无痛人流,我们活的是青春期,不是性躁动期。”还有网友说,导演和编剧“一不小心就把青春期拍成了发春期,差了一个字”;乐视网自制综艺节目《魅力研习社》首版预告片曝光后,由于其明显的性挑逗意味在网络上引发了极大争议,被网友评价为“如日本AV”、“尺度之大简直达到了中国综艺节目史上前无古人的地步”;桔子水晶酒店出品的“爱与激情”星座系列广告宣传微电影中洋溢着浓得化不开的情色诱惑,这一点就连酒店市场总监陈中也有所认识,他表示:“第一期‘爱与激情’主题系列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潜藏一个问题,那就是怕给品牌带来负面影响,让人误以为我们的酒店就是一个欢愉的场所。未来,我们的微电影将要怎么拍,以什么为主题,仍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www.xing528.com)

诉诸武力血腥的“暴力元素”也是用以吸引眼球的惯常策略。乐视网自制剧《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三十年》以令人“血脉贲张”作为卖点,讲述了几个退伍士兵打着除恶扬善的旗号,逐步成为黑社会流氓的病态、残酷的黑道故事,整部剧集粗话不断,血腥暴力,一言不合就拔枪弄刀,多次出现挑断手筋脚筋、砍手指等残忍画面[21]。同样,许多微视频新闻一味以网民趣味为导向博取点击率,堕落为“星”、“腥”、“性”俱全的“黄色新闻”。在各大视频网站的原创排行榜上,点击率较高的新闻普遍比较侧重社会负面报道,凶杀、斗殴、强奸、犯罪等题材的内容占据了半壁江山。

“恶俗元素”即微视频立意低下,缺乏内涵,只一味追求刺激、宣泄、好玩。最具代表性的是恶搞失当,如恶搞名人、红人、历史人物,恶搞名著、知名作品、红色经典,恶搞普通人、普通事,甚至恶搞自己等。在恶搞作品中,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忙得不可开交;万众敬仰的铁面判官包青天“躺着也中枪”,恶搞的焦点都集中在他的“黑”上,从黑色易于隐藏取证,到黑色可以深夜保命,再到黑色的QQ下线……网友们深深感叹,包大人额头为什么是月亮而不是太阳,因为它贴切地诠释了“白天不懂爷的黑啊”;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黄继光摔倒了才堵枪眼,潘冬子变成了整天做明星梦、处心积虑想挣大钱的“追星族”……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彻底遭到了阉割

(三)无处不在的广告仿像:审美意象不断消解

意象(Images)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指视听、感知的具体形象,而是指通过心灵去知觉、感悟事物背后更深刻的存在,这一范畴开拓了中华审美活动超越再现和模拟,追求生命、宇宙高远境界的传统。艺术创作追求某种内在的审美价值,始终坚持并努力维护属于自己的创作规范和标准,这使得艺术品的审美话语具备了丰富的蕴涵,所创造的形象则成了诗意的存在,带上了某种朦胧的神性和不可复制的独特韵味,体现了艺术创作适度、节制的原则,我们把这种形象称为意象[22]

仿像(Simulacrum,又译类像、拟像、幻象等),由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用以指称后现代消费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仿像与真实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发生现实的关联,他只是纯粹的模拟物本身。”广告是消费社会的伴生物,其制作以商品消费和商业利润为出发点,商品交换是其内在的逻辑,表现在所创造的形象上就是日常的、可复制的、世俗的和暴露的,我们称这种形象为仿像[23]

网络微视频与广告接触越来越亲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目前大多数微电影的制作成本都来自广告品牌的赞助冠名,因此创作、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广告市场,以致于许多业内人士将微电影视为“加长广告片”。2011年底成立的“金瞳奖微电影节”就是由专业广告网站“广告门”与新浪联合主办的,所有获奖的微电影皆为广告作品。植入式广告在微视频中也比比皆是,网站自制剧/自制节目之所以多走青春、时尚、偶像、娱乐路线,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视频的主体受众——青年群体是众多产品的主要消费人群,这类视频更易植入广告,可以通过明星偶像的号召力刺激消费,美化产品,进行针对性营销。如网剧《泡芙小姐》就是以一位生活在都市、具有小资情调的时尚女性——泡芙小姐为主人公,将人人网、新浪微博、联想乐PAD、索尼爱立信、雪佛兰SPARK等品牌与现实生活进行无缝对接。就连以分享、宣泄为主的网络恶搞视频中的商业宣传意味也越来越浓。恶搞鼻祖胡戈走红不久就转向商业路线,相继制作了《总统的反击》(阿里巴巴网站)、《解救白雪公主》(七喜饮料)、《血战到底》(电影《血战到底》宣传广告)、《步步惊奇》(家安洗衣机槽清洁剂)、《咆哮私奔谍战剧》(家安空调消毒剂)等一系列搞笑广告短片。

微视频中功利性的、“物欲化”的广告仿像无处不在,从以下两个方面不断地消解着超功利性、非物欲性的艺术审美意象:

其一,广告仿像的平面化削减了艺术审美意象的深刻性。瑞典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审美距离说认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因而艺术创作总是试图拉开审美意象和生活物象之间的距离,以“陌生化”的手法创造出含蓄的意蕴,为欣赏者留下值得回味的审美意义空间。与此相反,广告是商家的代言人,以推销商品或服务为目的,广告作品往往需要借助科技手段逼真地再现产品,其宗旨在于简单、通俗、明了。在爱奇艺网的“城市映像”微电影系列启动之初,就有某手机商提出,合作的条件是片中所有演员必须人手一台该品牌的新款手机,而且要给这款手机打很多特写镜头,强调这款手机的外形、性能。又如胡戈制作的广告短片,其共同特点是表演夸张、情节离奇、笑料粗俗、广告植入生硬明显,并无多少艺术性可言,也完全丧失了其初期作品中的批判锋芒。广告仿像直接指涉日常生活中的物象,仿像成了物象的等同物,在广告仿像的符号逻辑构成中所指消失,一切都成了能指的拼接游戏,在追求对指涉物的逼真模仿中,广告符号消除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复杂的张力,意义的生成空间也随之消失了[24]。在实践中,艺术审美意象的含蓄蕴藉被广告仿像平直浅陋、暴露窥隐的现实击得粉碎。

其二,广告仿像的同质化损害了艺术审美意象的个性化。意象是艺术家将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巧妙结合后创造出来的饱含主体情思意念的艺术形象,体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体悟和认知,是不可复制、充满“灵晕”的。而广告以被更多消费者接受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广告并非不讲究个性化,但这种所谓的“个性化”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与特点所进行的广告诉求的个性化,它最多表现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而非制作者的审美个性化。当面对同一群体的消费者时,广告是标准化和同质化,或者说“伪个性化”的。一旦广告制作者努力追求广告审美表现的个性风格,必将受到来自商品、消费者、广告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创作自由受到严重束缚。导演赵天宇坦言自己拍摄微视频广告的感受:“虽然拍摄手法比过去的传统电视广告要丰富些,但你的核心动力还是为了体现商品,导演在那里面不太能表达自我。”[25]因此,艺术创作的仿像制作是对传统的审美表现追求创造性与个性的消解,它产生的是一个威胁创造性和个性的同质性大众文化,这种文化抹平了审美意象中的深刻的意蕴,又以大量生产的复制品将审美意象逐出广告审美领域,它带来的后果是人们对意义追求的削弱和漠不关心[26]

商业化冲击所带来的审美题材无限扩大、审美趣味低俗化以及审美意象不断消解已极大地影响了微视频的艺术品格。如果创作者对此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微视频赖以生存的艺术精神就有可能被商业手段逐渐蚕食,其所蕴涵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也会随之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