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古陶瓷美学文化的价值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高古陶瓷美学文化的价值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是中国主体文化的割裂所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国正统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文化的落差、价值观的不同、艺术审美观的差异、思想意识的碰撞,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大熔炉。这种文化融合直接导致中国文化价值观分流,并趋于俗文化发展方向。就拿元青花绘画来说,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来体现儒家文人绘画的一种特质和所表现的文化美学意识,这种融合的创新,也不同程度地赋予了元青花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高古陶瓷美学文化的价值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现在一般收藏和研究高古陶瓷的藏家,很多对元代(含元代)以后的瓷器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元代之前为高古范围,元代以后为划分明清和现代),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是中国主体文化的割裂所致。元代之前中国文化一直保持了一个完整的传承性,并且元代之前的各个朝代在继承前代工艺基础的同时,也在陶瓷的器型和装饰上不断从古陶器和商、周、战国青铜器以及汉代漆器上大量直接借鉴其精华。汉代和两宋两个时期的文物艺术品,都是回到原点借鉴成功的典范,这也使得两个朝代各自代表性的漆器与瓷器文化艺术价值最高,内涵最丰富。

元代是中国陶瓷发展重大的转折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国正统文化遭到严重的破坏。文化的落差、价值观的不同、艺术审美观的差异、思想意识的碰撞,使得这个时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大熔炉。这种文化融合直接导致中国文化价值观分流,并趋于俗文化发展方向。但也有好的一面,各种文化的综合直接促成元代陶瓷艺术的新格局。比如,元青花为代表的主流瓷器就是民族大融合产生的代表。虽然唐代已经诞生唐青花瓷器(唐代巩县黄冶窑青花)和釉里红瓷器(唐代长沙官窑釉下红彩),但它们在那个时期都不是陶瓷主流,仅仅属于萌芽发展状态。

有人说: “元青花是外来装饰和审美意识在元代瓷器上的一种表现,把它放在中国高古瓷器里边,甚俗。”其实这种看法也不是原创,明代的《格古要论》的编撰者曹昭在论述元代陶瓷时也说过:“新烧者足大,素着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我们正确理解曹昭的记述,是新烧质量欠佳、发色不好的青花瓷器“且俗甚矣”并没有说原来好的青花瓷器很俗。否则,明代官窑还烧什么青花瓷器呢?包括以后明代中后期、清代民国对元青花瓷器的认识都是对曹昭记述的断章取义,甚至是曲解。这也导致元青花一度被历史埋没。

图(12)湖北出土元代塔式盖瓶

图(13)泰国寺庙出土元青花撇口罐(www.xing528.com)

什么是外来装饰和外来审美?这是对元代青花瓷器真正缺乏认识。其实,元青花瓷器的器型和装饰纹饰基本都是我们传统器型纹饰(包含藏传佛教纹饰)和传统文化题材。那么我们的唐三彩、唐青花、宋代红绿彩陶瓷呢?所以,我们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去看我们的陶瓷发展历程。我们要包容任何艺术的存在,从特定的历史时期去欣赏那个时期的陶瓷艺术。

图(14)明代中期琴棋书画青花罐

元代陶瓷的种类,就景德镇地区而言,如影青、白釉、乳白釉、蟹青、枢府、青花、釉里红、红釉、祭蓝釉、翠蓝釉、孔雀蓝釉、青花釉里红、红绿彩、低温窑变彩、褐彩、积釉套色、模印、划刻、剔刻、沥线堆彩、串珠、描金、暗刻、点刻、塑贴、镂雕等。这些丰富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独特的新品种接连出世,也给明清瓷器的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以至于几百年到现在,我国的陶瓷艺术还在元代陶瓷的范围之中未有真正突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元代陶瓷不但奠定了它的历史地位,也开启了明清陶瓷发展的大门。它也包含了很多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由于元代文化的复杂因素,致使高雅的与通俗的融合,儒家、藏佛、道家、伊斯兰等文化意识的融合。就拿元青花绘画来说,在那样一个特殊的空间里来体现儒家文人绘画的一种特质和所表现的文化美学意识,这种融合的创新,也不同程度地赋予了元青花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存世量稀少而价格昂贵。欧美、日本一些古陶瓷研究专家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的研究比我们要早半个世纪。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全面地去审视中国陶瓷的发展与演变,更没有用特定的历史审美眼光去洞察那个时代的艺术演变和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