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审美和协同并举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审美和协同并举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贯彻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演唱(奏)的歌(乐)曲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音乐美感。通过教师高水平的范唱、范奏、精彩的分析、讲解,和巧妙的设问、解答,达到教与学的协同。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协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是协同教学的重要因素。

高校音乐艺术教育:审美和协同并举

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审美教育,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审美性,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与此同时,要体现协同性,这是发挥音乐教育在人的整体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的重要基础。根据协同学的协同效应原理,只有当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才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优化整体功能。由于音乐教育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所以,它与素质教育系统中的思想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等子系统有着显性的、隐性的和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具有促进各个子系统之间关联运动的功能。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体现协同性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协同性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音乐学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第二、音乐学科与其他姊妹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第三、音乐学科与非艺术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第四、音乐教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合作,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教育教学媒体之间的协同合作。

贯彻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一)演唱(奏)的歌(乐)曲必须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音乐美感。音乐欣赏所选择的作品应该是中外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是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能够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音乐教师的范唱、范奏、语言、仪表、举止和板书,以及音乐教学的环境应给人以美感,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亲身感受美、体验美。音乐教育的过程,应以审美为核心。

(三)学生在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应认真分析、感受作品的思想美、艺术美和形式美,不断丰富自己的美感经验,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四)在音乐教学中,把唱歌教学、器乐教学、音乐欣赏教学、识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在音乐教学中,使音乐学科与舞蹈美术雕塑等艺术学科自然地融合。

(六)建立起“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的音乐教育观。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与文化课程的教学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功能,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以提高素质教育系统的整体功能。(www.xing528.com)

(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与学生在感情上的沟通,达到教与学的协同。通过教师高水平的范唱、范奏、精彩的分析、讲解,和巧妙的设问、解答,达到教与学的协同。

(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内容。做到“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生”之间的协同。

(九)教师的思维是开放的。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起主导作用,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思维对于协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其具体表现为:

1.不断吸收、接受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知识广博,具有综合运用横向学科知识的能力。

2.善于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注重通过音乐的抽象性、可塑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鼓励学生勤思考、多提问。

3.在学习上、情感上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经常与学生谈心、交心,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诸多问题。

(十)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效果的体现者。教育过程中的大量知识、信息,必须通过他们自身的吸收、消化,才能产生教育效果。因此,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是协同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学习知识、并做到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要有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敢于提问,敢于想象,并经常接触外界,善于接受外来信息,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