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成果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工程类的院校也在不断增加,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工程人才数量增多的同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部分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也开始进行,工程教育国际化认证得以发展。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成果

(一)工程教育规模发展,成绩显著

工程教育规模扩大,工程人才数量增加。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中国高校规模得到快速发展,据统计,高校扩招前的1998年全国在校学生为340.87万人,其中工科135.46万人,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时至今日,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全国共有95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全国招生661.8万人,平均录取率为68.7%;2011年报考总数约为933万人,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2.3%;2012年915万人报名高考,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85万名,全国平均录取率为75%,比2011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这种大规模的招生客观上促进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接受高等工程教育。高等工程类的院校也在不断增加,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

在工程人才数量增多的同时,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从我国近年来的科技发展成果、经济发展成果以及国防安全的保障等方面可以充分体现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工程、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高速铁路轻轨等科技成就反映出我国工程教育的成果和工程人才质量状况。我国科学与工程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工程教育的人数和比例排在国际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

(二)工程教育投入增大,结构不断完善,学位教育有所发展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投入也逐年提高,教育投入以平均18%的比率增长,客观上对高等教育乃至高等工程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

工程教育科类结构不断完善。至2006年,工学门类共有本科专业191种,设置专业点18145;研究生专业175个,设置专业点5177个。层次和类型结构日趋合理。工科内部的专业设置和学生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重工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得以改善。

学位教育也有所发展。以应用实践为基础的专业硕士学位得到认可,并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硕士占了最大比重,2010年全国共招生硕士研究生47.2万人,其中专业硕士11.1万人,占23.3%,工程硕士3.36万人,占专业硕士研究生的30%。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试点也已经开始。许多工科院校实行学硕连读、硕博连读、本硕博连读,这样可以通过更加系统的教学过程培养新型工程师,使其成为工程专业技术高级人才。

(三)工程科技产业化成就显著

1.科技发展、科技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

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发展显著,从“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的陆续出台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成、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火箭技术性能和可靠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空间技术发展成果显著等等都离不开中国工程教育的功劳。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使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驾驶飞机、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搜救工作带来了便利。这些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果展示。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2012年9月21日据国家科技部网站消息,经国务院批准,17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www.xing528.com)

2.大学兴办科技园、服务经济能力逐步提升

1989年,东北大学率先筹办大学科技园,并于1990年在沈阳南湖成立。之后纷纷有大学不断加入创办科技园的行列。2001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认定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通知》,认定清华大学科技园等22个大学科技园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些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大大提升了高校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仅在2006年时,大学科技园就吸收社会资本300亿、设立研发机构1200多家、吸收留学回国创业人员6000余人、科技园企业达5600多家、在孵企业2900多家、上市企业56家、申请专利3923项、累计开发新产品5116种、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客观上是工程教育发展的成果,提升了大学服务经济的能力,也为工程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工程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程教育也面临着全球化趋势,其国际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工程教育国际化认证制度发展、参与国际互派留学生、国际合作办学的发展、先进工程教育办学模式(如CDIO模式)的引进等多方面。

1.工程师认证制度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全球工程人才流动加强,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认证也提上日程。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在2004年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强调工程教育的国际评估和工程师资格认证问题迫在眉睫。教育部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部分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试点工作也开始进行,工程教育国际化认证得以发展。

2.国家间互派留学生

国家之间通过互派留学生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学习。无论是派往国外留学生数量还是吸收海外留学生数量都不同程度地有了大量增长。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超过12万人,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大多是汉语言、文史类专业,工科专业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国留学学生也逐渐增多,从2000年的38989人到2010年的284700人,学成回国134800人。

3.国际合作办学及先进模式引进

在加强认证制度和互派留学生的基础上,我国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并引进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如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创办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与宁波市合办宁波诺丁汉大学、美国兴办孔子学院等等。不少国外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被引进中国,如CDIO模式在中国也有试点,我国汕头大学工学院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汕头大学常务副校长顾佩华教授的率领下,从2005年起引入并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2006年1月下旬,经过严格审查,汕头大学成为中国高校第一个CDIO成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