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成果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成果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财政部、教育部完善了中央高校预算拨款模式,建立了以“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预算”为主体的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推进对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吹响了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冲锋号角。

我国高等教育拨款制度改革成果

一、我国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财政管理和税务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预算拨款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49—1984年的“基数+增长”模式,二是1985年提出的“综合定额+专项补助”模式;三是2002年至今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模式。

各种预算拨款制度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府高职财政预算拨款制度,而我国由于财政预算体系、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等多种原因,导致我国高职教育预算拨款模式较为复杂,各种模式均有应用,高等教育预算拨款模式在不同属性、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院校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二、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改革

(一)中央层面的改革情况

2008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实施了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以及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革,各地建立了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

2008年,财政部、教育部完善了中央高校预算拨款模式,建立了以“基本支出加项目支出预算”为主体的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现行中央高校预算拨款体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部分,占比约为6∶4。基本支出主要用于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生均定额拨款为主,还包括离退休补助经费等政策性经费。项目支出主要用于高校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教学科研、重点建设等方面的13个项目。改革后的基本制度框架包括两部分:一是促进事业发展拨款,包括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社会服务补偿经费,并将教学经费、科研经费细分为基本运行经费、专项经费和绩效拨款;二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拨款,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为目标的助学拨款。

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职教育的意见》(财教〔2014〕352号),要求各地根据文件精神建立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要求2017年各地高职教育生均财政拨款不得低于12000元。2015年12月前,全国31个省区全部建立了高职拨款制度。2016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6〕31号),明确了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和资金的具体分配和管理办法,更加突出了绩效导向。

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财教〔2015〕467号),推进对中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吹响了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冲锋号角。此次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基本支出体系,逐步建立中央高校本科生生均定额拨款总额相对稳定机制,完善研究生生均定额拨款制度,并将奖助经费改列基本支出。二是重构项目支出体系,包括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双一流”和特色引导专项、捐赠配比专项、管理改革等绩效拨款六个方面。

新一轮预算拨款制度的改革,调整了管理不够科学合理的项目,归并功能相似的项目,保留了运行良好的项目,将原有的13个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中央高校“1+6”预算拨款制度框架,中央相关部委正在制定各项配套政策与制度。

(二)各省区预算拨款制度改革情况(www.xing528.com)

根据中央要求,各省区也在加紧研究和制定地方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目前,甘肃、安徽已经印发了省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通知,其他各省也在抓紧研究和制定新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1.甘肃省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甘肃省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面向14所省属本科高校,根据省属高校发展定位和特色办学重新设立了项目支出体系,包括办学能力提升拨款(占比65%)、转型发展拨款(占比15%)、绩效考核拨款(占比20%)三个部分。优先支持省属高校分类发展、办出特色,引入财政投入与绩效挂钩动态调整机制是这次改革的亮点。重点支持、动态实施一流学科建设,每年对每个自然科学类的一流学科投入1000万元、优势学科投入800万元、特色学科投入600万元;人文社科类的一流学科投入800万元、优势学科投入600万元、特色学科投入400万元。在改革完善省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基础上,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在教育领域又迈出重要一步,形成财政投入和绩效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并制定出台《甘肃省属高校绩效拨款考核办法》,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主要依据,涵盖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财务管理5个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绩效考评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兼顾省属高校类型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突出内涵建设和质量效益导向。

2.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安徽省制定出台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主要针对省属本科高校,其重点内容是对项目支出体系实行分层设计、分类管理,构建了新的项目支出体系,主要分为基础保障性、竞争性重点支持项目和绩效奖补资金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1)基础保障性项目。此类项目立足保基本,具有基础性、全面性、自主性、统筹性作用,体现公平、打基础,保障教学科研基本需要。主要根据学生人数、办学条件、办学成本差异和承担全省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任务等因素分配,具体项目按照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要求,由高校结合办学实际统筹安排使用,实行项目管理方式,包括基本办学条件保障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项资金、基本科研能力提升专项资金、教师综合能力提升专项资金、交流合作和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专项资金。

(2)竞争性重点支持项目。该类项目突出扶优扶强,具有重大全局性、牵引性、导向性作用,体现竞争性、高水平和显示度,总体资金额度由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依据高校发展总体水平,按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财政拨款总量的一定比例适度安排,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给予奖补,主要包括高水平大学奖补资金、一流学科专业奖补资金、领军骨干人才奖补资金。

(3)绩效奖补资金项目。重点支持高校项目实施周期目标完成、提高预算管理等绩效。资金主要根据项目完成、绩效和预算执行、财务管理、接受捐赠等相关因素的考核评估结果进行奖补,由高校按照规定统筹使用。

安徽、甘肃两省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各具特色,但均在项目支出体系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其共同特征是强化了政策和绩效的导向作用,整合重构了新的项目支出体系,将高校“双一流”建设融入到预算拨款制度中,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引入了绩效拨款调整机制和竞争机制,统筹资金,突出重点,扶优扶强,促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