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雄旋律:武汉见证桂涛声与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英雄旋律:武汉见证桂涛声与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底,武汉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心,周恩来等在武汉领导革命宣传工作。1938年6月,桂涛声离开陵川回到武汉。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1938年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正在武汉筹备举办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这首《在太行山上》,他们便前往武昌昙华林先听为快。冼星海深情地唱道。

英雄旋律:武汉见证桂涛声与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1937年底,武汉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心,周恩来等在武汉领导革命宣传工作。当时,冼星海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达武汉后,担任由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音乐科主任,主持抗战音乐工作。他一边参加演剧二队的演出,一边忙于组织歌咏队,深入学校农村、厂矿,教唱救亡歌曲。在冼星海等人的努力下,武汉出现了上百个歌咏队。

1938年6月,桂涛声离开陵川回到武汉。他手握《在太行山上》的歌词,希望这首歌能在全中国唱响。

歌词是散文体,气势磅礴、催人奋进!整首歌的视线是从远到近,将太行山一带轰轰烈烈的抗战情景表现出来。第一句“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这是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开篇词,表面看起来是从宏观的角度描述的一幅红日初升的意境图,实际上暗示着抗战必胜的信心。接着,用“看吧!”将镜头拉近——千山万壑、铜墙铁壁,还有气焰千万丈的抗日烽火。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太行山上的抗战情景渲染得如火如荼。然后用“听吧!”将镜头再拉近了,出现了母亲送儿、妻子送郎的场面。听众仿佛看到,勇士们正在告别亲人,走向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场。第二段,桂涛声对太行山上的战况进行了描述。“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多么令人自豪啊!“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多么充满信心!虽然当时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但是他在歌词中,抒发了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首歌词,将战地壮丽之景、战士豪迈之情融为一体。

当月的一天晚上,冼星海刚刚回到音乐科所在地——武昌华林,桂涛声就急匆匆地找来了。冼星海一边接过桂涛声写在烟盒上的歌词,一边让桂涛声给大家介绍山西游击队突破九路围攻的战况。听后,大家一道为胜利欢呼雀跃。歌词把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的紧张战斗生活,以及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冼星海看着歌词,音乐灵感随即来了:由舒展宽广、明朗向上的小调旋律,引出战斗性的进行曲旋律,既充满青春朝气,又有豪迈精壮的气势。他赶紧用笔把思路记了下来。送走客人后,冼星海坐在钢琴前,反复琢磨、构思,怎么才能把歌词原意表达得准确无误?把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激情撞击着思想的火花,他终于连夜将它谱写成一首二部合唱曲,而且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实现了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前段抒情宽广,小调色彩,但不缺明朗朝气。后段回声式的短句,营造出歌声在山谷中回荡,此起彼伏,一呼百应的气势。随后转入平行大调,豪迈中融入深情,表达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节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乐段高音区的切分节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曲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高潮;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不但适用于演唱,而且适用于队列。(www.xing528.com)

1938年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正在武汉筹备举办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这首《在太行山上》,他们便前往武昌昙华林先听为快。斗室内,冼星海正全神贯注地坐在钢琴前,边弹钢琴,边拿笔在纸上修改《在太行山上》的曲谱。周恩来、郭沫若便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一曲终了,郭沫若才捅了捅冼星海的后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来了。”他忙站了起来。郭沫若说:“星海,你先试唱一遍,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他说:“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和我配合。”周恩来便说:“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如何?”他惊奇而又兴奋地说:“好!”琴键上流泻出《在太行山上》的前奏——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冼星海深情地唱道。

“……照遍了东方……纵情歌唱……”周恩来深情投入地和唱……

浑厚而激昂的歌声在小屋里回荡。听完两人的动情合唱,郭沫若连声赞道:“好!好!当年,张子房用箫吹奏项羽家乡的楚音,吹散了楚霸王的八千子弟兵;今天,这首《在太行山上》一定会激励我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打日寇,形成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局面!”周恩来和郭沫若当场拍板,确定在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上演唱《在太行山上》。接着,冼星海马上将作品拿到星海歌咏队试唱,又对曲谱个别处进行了修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