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八路军大合唱》:英雄旋律传递红色故事

《八路军大合唱》:英雄旋律传递红色故事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未然当时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共同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经过一番商议,大合唱的名字最终敲定为《八路军大合唱》,为了突出“八”字,两人还决定用八支歌组成大合唱。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琢磨,9月初,《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编曲始告完成。郑律成被调到了鲁艺音乐系工作后,经常回到三分校教唱《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被评为音乐类甲等奖。

《八路军大合唱》:英雄旋律传递红色故事

公木在抗大一大队当学员时,曾经写过一首诗《子夜岗兵颂》,登在墙报上。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抗大学习时深夜站岗放哨的一点儿感受,写得很美:

一片鳞云,筛出了几颗流星,相映溪流呜咽鸣。是谁弹奏起这一阕乡曲,四周里低吟着断续的秋蛩。远处一点孤灯,像一点流萤。明灭在有无中,画出了无涯的黑暗,也画出了山影重重。你可敬的岗兵,手把着枪托,挺立在路口,面对着西风……

郑律成把这首《子夜岗兵颂》拿去,不声不响地用咏叹调谱成一首独唱曲。然后,他用那带有朝鲜族音调的清亮歌喉演唱,这使公木又惊奇又激动:“一首诗变成一支歌,那确实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后,郑律成经常催促公木,让公木作词供他写曲。

1939年春夏之际,吕班又领他俩去访问临时住在延安交际处的诗人光未然。光未然当时与著名音乐冼星海共同创作了《黄河大合唱》。归来以后,郑律成向公木建议道:“咱们也搞一部大合唱吧!你写一组歌词,我来谱上曲,如同为虎添翼。”公木先是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大合唱可以写,但叫为虎添翼不怎么恰当吧?”郑律成不服,说道:“咱们的虎,是吃日本鬼子、吃反动派的虎,生了翼,更凶、更猛、更厉害,有什么不好?”经过一番商议,大合唱的名字最终敲定为《八路军大合唱》,为了突出“八”字,两人还决定用八支歌组成大合唱。

虽然决定很突然,可内心的创作泉涌却是由来已久。一时间,战火纷飞的疆场、一队队荷枪实弹奔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战士的雄姿、战士们英勇杀敌的矫健身影……萦绕在诗人公木的心头。灵感之火把他创作的激情点燃,而且越烧越旺,终于凝成火一般的诗行。不到一周的时间,公木一气呵成,写下《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炮兵歌》《骑兵歌》《军民一家》《冲锋歌》,加上原来创作的《子夜岗兵颂》共八支歌的歌词。不仅如此,从命题构思到谋篇造句,公木都依照郑律成的要求完成。郑律成设想《骑兵歌》中有马蹄嗒嗒前进的脚步声,《炮兵歌》有轰隆隆震天响的气势,《八路军进行曲》则要长短相间、寓整于散、韵律和谐、节奏响亮,中间还要并排穿插三、四个字的短句,诸如此类,公木凡能做到的都统统照办。

公木每写成一篇词,郑律成就立刻拿去作曲。窑洞里没有钢琴,也没有风琴,郑律成就时而摇头晃脑地打着拍子哼哼,时而围着窑洞里一张白木楂桌子绕圈圈,还经常用鼻音哼出一个调儿来,征求公木的意见。有时,意识到公木带着笑意看他,郑律成就跑出窑洞,躲到沟底或者坡顶去继续“创作”。有一次,他从外面回来,公木发现他的手指破了,一问才知道,原来他用双手各拿石子边敲边找韵律,忘情之下,不小心敲到手上。经过一番呕心沥血的琢磨,9月初,《八路军大合唱》的全部编曲始告完成。这部大合唱从多个侧面塑造了八路军将士的英雄形象,有着锐不可当的前进气势,堪称中国音乐史上一部表现人民军队战斗生活的优秀大合唱作品。

公木曾说:“如果我不坐几次牢,不亲身参加抗战,不亲自搞抗战时事研究,那是绝对写不了这样的歌词的。在《八路军大合唱》中,抗战的三个阶段,我都写上了。这是我当时的一种真感情,很自然很自觉地写的。不是首长叫写的,也没有谁告诉我要这么写,也没领导提意见,更没有开什么研讨会。回想起来,那时我们两人胆子也真够大的,既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一写就是军歌、进行曲。”(www.xing528.com)

大合唱完成不久,抗大三分校正式开学,公木在三分校政治部宣传科任时事政策教育干事。郑律成被调到了鲁艺音乐系工作后,经常回到三分校教唱《八路军大合唱》。

1939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由鲁艺音乐系油印成册,并由郑律成亲自指挥,在中央大礼堂进行专场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1940年5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萧向荣专门邀请公木和郑律成到文化沟青年食堂吃了一顿红烧肉。萧向荣告诉他们,这些歌曲已由抗大学员传唱到各个根据地,很受广大指战员的欢迎,为此特向他们祝贺并敬酒。萧向荣笑着说:“今天破例,都喝三杯。一杯酒,祝你们继续合作取得更大成果;二杯酒,祝你们更认真地向工农兵群众学习;三杯酒,祝你们再接再厉,继续写兵唱兵!”

此后不久,《八路军军歌》和《八路军进行曲》在军委主编的《八路军军政杂志》上正式发表。与此同时,延安举办了一场五四青年节征文活动,共征集稿件150件。《八路军大合唱》以“献给八路军的军歌合唱集”为名,被评为音乐类甲等奖。这项奖金是由中央领导同志捐赠的,其中,毛泽东捐赠300元,周恩来王稼祥各捐赠200元。

1942年5月,公木和郑律成都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刚开始毛泽东不认识公木,周扬介绍:“公木,《八路军大合唱》的词作者。”毛泽东点点头笑笑,边握手边说:“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