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塔县首批下乡知识青年

金塔县首批下乡知识青年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9年,179名上海知识青年在大庄子等公社落户。同年底,全县下乡知青达到726名。金塔县安置下乡知识青年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农林场(站)集体落户,先后安置77人。修建房屋1115间,供给知识青年食宿之用。至此,下乡知识青年除个别在金塔县农村就业外,其余分别以招工、考学、参军等方式回城。

金塔县首批下乡知识青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开始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去农场参加垦荒运动。1962年开始,有人提出要将上山下乡运动全国化地组织起来,1964年,中共中央为此特别设立了一个领导小组。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全国开始有组织地将中学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去。

学习交流

1968年12月,来自兰州的547名知识青年,在金塔、三合、东坝、大庄子公社落户。1969年,179名上海知识青年在大庄子等公社落户。同年底,全县下乡知青达到726名。之后,知青下乡插队落户持续到1976年。(www.xing528.com)

金塔县安置下乡知识青年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农林场(站)集体落户,先后安置77人。二是在生产队建立知青点。从1968年开始,先后在9个公社235个生产队建立知识青年点257个,安置知识青年3836人(其中本地知青151人)。安置过程中,政府给每人拨付安置费500元,总计拨款192万元。修建房屋1115间,供给知识青年食宿之用。从1970年开始,对下乡劳动锻炼的知识青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工作,至1972年,已安置711人,其中,选入基层领导班子10人,上大学1人,参军2人,大部分被招收为工人,少部分从事教育和医务工作。1975年安排322人,1976年安排407人,1980年安排就绪(包括回原籍)。至此,下乡知识青年除个别在金塔县农村就业外,其余分别以招工、考学、参军等方式回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