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化学的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破口的。锌和氢交换了位置,使氢成为单质,这就是置换反应。笔者又及时复习学过的两类反应,讲清区别:“分解反应一变多,化合反应多变一,置换反应一换一”,以便于学生区分和掌握。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等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新课改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突破口的。化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学用化学、发展化学和创造化学发挥教育启蒙作用,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其化学素养包括了解化学科学、形成信息素养、初步学会实验探究、解决简单化学问题以及形成化学科学价值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性、全体性、全面性、探究性、过程性、实践性,让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以及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激发兴趣,形成学生化学科学素养

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探求知识、培养习惯、增强信心和形成素养的动力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兴趣不稳定,容易转移。故在教学中需经常使用新鲜事物刺激学生,因为这样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掌握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初三化学教师应当在认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从开始就应注重对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并因势利导,促使学生把兴趣逐步转化成乐趣、志趣,从而形成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1.做好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师的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主动、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笔者通常不介绍实验用品和步骤,而是先完成整个实验,并加以魔术师的口吻“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住了,觉得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再带着学生的好奇解释实验原理和过程,水到渠成,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为增强实验效果,笔者有时会对实验进行改良,如在演示分子运动实验中,笔者把酚酞试液分几处滴在条形纸片上,然后把纸片放入大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上沾有浓氨水棉花团,这样不但现象直观、明显,而且环保。另外,教学中除认真做好每一个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外,笔者还会尽量补充一些简单易做,又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实验,如为了更好理解“燃烧的条件”,补充了烧不烂的手帕实验,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2.互换角色,提高兴趣

平时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试图找他的错来出他的丑。笔者以此受到一些启发:让学生听学生讲课比让学生听教师讲课应该会更认真些。为此,笔者还做了些尝试,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材,指定某学生走上讲台,当一次小教师。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用途和影响”“燃烧和灭火”等内容时,给出几个思考题,教学生怎样抓住重点,怎样备课。有时,学生讲得不够清楚,其他学生和教师就提出许多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讲课的学生为能在学生面前好好表现和让教师“听得明白”而绞尽脑汁,最后笔者再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内容,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的表现。学生对这样的方法感到特别新鲜,兴致很高,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来申请讲课的机会。

(二)优化记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随着化学教学的进行,记忆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了使学生在“分化点”不掉队,继续保持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记忆问题。记忆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只凭集中注意力来记忆所形成的记忆往往不能持久。只有既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意义,又对记忆内容感兴趣,记忆才会牢固。

1.传授方法,减轻负担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一些不便进行理解记忆、主要靠机械记忆的内容,可采用对信息进行编码,以提高对信息的加工程度,如编成口诀、顺口溜、韵语等帮助记忆。比如,在讲水的电解时,为了让学生记住两极产生气体,可以利用谐音记忆负氢(父亲),又如讲到地壳中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时,利用谐音记忆(即“养闺女贴”),学生听后笑弯了腰,在笑声中就轻轻松松地记住了知识,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再如,通过制氢气的反应引出“置换反应”概念时,笔者形象地解释为硫酸中的氢、硫、氧同坐在一条长凳上,由于锌的劲大(活动性强)与酸一接触就把氢挤走了。锌和氢交换了位置,使氢成为单质,这就是置换反应。学生感到形象,容易理解。笔者又及时复习学过的两类反应,讲清区别:“分解反应一变多,化合反应多变一,置换反应一换一”,以便于学生区分和掌握。上述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2.化整为零,分散记忆(www.xing528.com)

化学用语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具,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识记的难点。多年来,笔者一直采取化整为零,分散难点,最后总结再现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绪言一开始,结合教材内容陆续出现元素符号化学式,引导识记。然后通过随堂应用,小测、提问、默写竞赛等方式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例如,在讲到离子形成时,简单引出化合价,让学生先记忆化合价口诀。在以后课堂过程中采用背诵和写化学式不断强化,变相练习,每周学生互相出题自测、互改,教师不定时进行抽查。学生在这种重复再现的训练下,记忆内容又准确又牢固。

3.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功能,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等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实施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以及反思与评价等的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创造条件,增加机会

绝大多数学生对动手做实验很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成功,从实验的成功之中感受到学习兴趣。为此,笔者常让学生上台演示一些简单的课堂实验,如“往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等实验。每当这种时候都可以发现,学生兴奋得满脸通红,都争着上台来演示,台下的学生兴趣盎然,比看教师做实验还仔细,一方面,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一方面,他们还会点评台上学生的操作正确性,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启迪了学生思维。同时,教师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寻找身边的化学代用品来做一些课外探究实验,如验证贝壳主要成分是CaCO3的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实验。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化学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实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2)并进教学,培养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固然能起到示范操作、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但对于某些实验,学生往往由于看不清、印象浅、效果差,于是有计划地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增加的一些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把教材中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学生边做、边看、边想、边写来获得知识,经过分析、归纳总结使他们在丰富的感知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氧化铜可与酸反应,而铜不与酸反应的正确结论。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使其积极思考并牢固记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仪器、药品和实际操作,从而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调动起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记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条件和化学用语等同实验的结论统一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发展评价,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对学生及学业成就的评价应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宗旨,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既要考虑成绩中、上等学生,更要关注“学困生”,要客观地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学习机会。对“学困生”要投注更多的精力,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寻找其“闪光点”。例如,提问问题的难度不同、练习题的不同;对实验等活动动手能力的肯定等。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化学的良好动机。教学中应及时鼓励和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验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发展其学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也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挖掘化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只有将博大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创造精神与科学基础结合在一起,才能造就出时代需要的杰出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