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古典派音乐时期及其影响

前古典派音乐时期及其影响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巴洛克音乐后期,洛可可音乐逐渐兴起,并迅速流行起来。在当时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学派创造了一种杰出的歌剧音乐形式——喜歌剧,喜歌剧被成功地插在歌剧的幕与幕之间,成为一种间奏曲。格鲁克被称为歌剧改革家,他对意大利和法国缺乏戏剧性及精神价值的戏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再来看莫扎特,莫扎特在艺术歌曲和歌剧音乐、钢琴音乐上近乎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水平。

前古典派音乐时期及其影响

18世纪的音乐舒伯特是有声伴奏的伟大创始人,可以说现代钢琴伴奏艺术是从舒伯特开始的。我们将18世纪欧洲音乐的特点归纳如下:简单的和弦伴奏和琶音伴奏日趋枯竭;意大利艺术中心移至那不勒斯地区;喜歌剧诞生;歌剧传入德国并获得发展,以格鲁克和莫扎特的歌剧为代表;钢琴艺术的发展改变了音乐家们的创作方式。在巴洛克音乐后期,洛可可音乐逐渐兴起,并迅速流行起来。在当时的意大利,那不勒斯学派创造了一种杰出的歌剧音乐形式——喜歌剧,喜歌剧被成功地插在歌剧的幕与幕之间,成为一种间奏曲。作曲家佩尔戈莱西创作了最初的喜歌剧,之后由多梅尼科·契玛罗萨继续发展。作曲家们尝试将喜歌剧以一种全新的叙述形式进行叙述,即朗诵似的叙述形式,从本质上说,这种形式是一种在全部低音乐谱的和弦伴奏下,半唱半说的加带式表演。

18世纪的欧洲,歌剧艺术不断发展,但伴奏艺术却逐渐衰退,即伴奏退化成简单的和弦或琶音,这种初级的和声和低音音型偶尔会在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中出现,全部低音音型逐渐减少,到18世纪末,作曲家创作低音作品时,已经不再写叙述形式的音乐了。

18世纪,意大利歌剧征服了欧洲,意大利音乐家与世界的音乐家亲切交流。泰勒曼是当时德国最成功的作曲家之一,他创作了近40部歌剧,但应当注意的一点是,18世纪的德国歌剧艺术总体来讲比较浮华,大多流于形式,缺少真正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德国人直到莫扎特时代才真正创造了喜歌剧,甚至的喜剧性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唐·乔瓦尼》也是在模仿意大利派。之后,德国人发明了新的艺术流派——德国轻歌剧,这种歌剧在演唱时不再采用朗诵似的叙述形式,而是尝试在音乐之间使用对白,莫扎特在歌剧《后宫诱逃》中出色地完善了轻歌剧。格鲁克被称为歌剧改革家,他对意大利和法国缺乏戏剧性及精神价值的戏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海顿在一生中创作了很多出色的歌曲和歌剧,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再来看莫扎特,莫扎特在艺术歌曲和歌剧音乐、钢琴音乐上近乎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水平。莫扎特的有伴奏的歌唱作品:高音歌曲,大部分采用较保守的歌咏形式;浪漫曲通常用简单的音乐为12小节的抒情诗伴奏,音乐并不“没过”诗。以莫扎特的艺术歌曲《紫罗兰》为例,每一小节的伴奏都不相同,他甚至在将作品返回开始调式之前加入很短的宣叙调。贝多芬在伴奏方面的贡献无法与他在其他艺术形式上的贡献相提并论,他无法让自己屈从于歌词,他要让歌词为自己服务,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就印证了这种观点。贝多芬创作了《致远方的爱人》等套曲,这些套曲的伴奏设计都很传统,常常会让钢琴演奏旋律而让歌声从属于它。(www.xing528.com)

18世纪的英国,除了海顿的音乐被人们广泛演奏外,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是托马斯·阿恩,他成功地在其创作的歌曲中融入一些苏格兰民间元素,伦敦巴赫(Johann Christian)主要为英国听众写歌,但当时大部分歌唱音乐均来自意大利、德国、奥地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