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时期社会现象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时期社会现象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变异是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其音乐的变异和更新,不同程度地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积淀。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走西口》是山西民间的一首传统民歌,产生于晋西北河曲一带,后流传到陕北、内蒙古以及河北省的北部等广大地区。这个斗争前后坚持五年之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起义最后失败。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及时期社会现象

由于民间音乐的产生、发展、变异是在特定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其音乐的变异和更新,不同程度地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积淀。因此人们在音乐的欣赏和表演中可以寻觅到过去历史时代的文化风采。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56个兄弟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在中国丰富的民族音乐中,民歌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创作,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最直接、最真挚的情感流露。民歌是人民的心声,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缩影。

民歌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等文化信息。《走西口》是山西民间的一首传统民歌,产生于晋西北河曲一带,后流传到陕北、内蒙古以及河北省的北部等广大地区。这首民歌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在旧社会流传着“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的民谣。因此,昔日晋西北的贫苦农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一半是春去秋回,也有的遭到有去无回的悲惨厄运。从山西的河曲到内蒙古的西部,必经固城西口,依据这一地理形势,固城这种外出谋生为“走西口”或“跑口外”,歌曲的名字《走西口》由此而来。它生动地描述了丈夫离家走西口,妻子送别时悲凉酸楚的心情,难舍难分、千叮咛万嘱咐,歌声里蕴含着深情的泪水,十分动人。《嘎达梅林》是一首流行很广的蒙古族革命历史民歌,其音乐独具蒙古族音乐的特色,音乐宽广、悠长、高亢而又苍凉,其音乐的内容是歌颂内蒙古东部哲里木盟的一位民族英雄嘎达梅林。这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革命斗争故事。这个斗争前后坚持五年之久,由于历史的原因,起义最后失败。后来,东蒙人民便把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编成了歌谣来传颂,以此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无限崇敬和深切的怀念。一首民歌表达着人们的情感世界,一首民歌叙述了一段历史,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显现。

【注释】

[1]张明. 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19(5):104-107.

[2]徐春霞. 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表现与运用[D].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

[3]张明.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04-107.

[4]周洁.新世纪我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对中国传统文化诠释方式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www.xing528.com)

[5]乔建中.土地与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130.

[6]李秋.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社会学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7]舒畅. 论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2011(21):173-174.

[8]杨润.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 艺术科技,2017,07(30):136.

[9]佚名. 试论满族音乐历史发展的三大文化圈[J]. 中国音乐学,1996(1):39-46.

[10]杨润. 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 艺术科技,2017,07(30):1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