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婚礼活动中的音乐运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

婚礼活动中的音乐运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婚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尽管浙江吹打乐在婚礼活动中的表现在文献中少有记载,但过去逢婚礼丧礼或迎神赛会、祭祀、求雨接龙等礼仪,都有鼓吹乐队参加。而参加灯会、迎会等礼仪活动的乐班则多属业余组织。婚礼当中使用的曲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定,大多数也可以用于丧礼。(四)鼓吹乐在婚礼中的竞赛活动闽西地区婚礼中的竞赛活动。在婚礼活动中,“五音鼓乐”班应邀前往演奏。

婚礼活动中的音乐运用: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

婚礼,是人生礼仪中一项重大礼仪,历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都极为重视这一礼仪。从人生诸礼仪的演变传承来看,婚礼的历史最为悠久,形制最为完善,传承也最为久远。《礼记·昏义》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夫礼,始于冠,本于昏。”“昏礼者,礼之本也。”由此可见婚礼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中国早在先秦就确定了婚嫁之中的六礼,并有一系列复杂的仪节。这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关于六礼的详细的记述见《仪礼·士婚礼》。由此书来看,这六礼中未有音乐表演的记载,但这是否就说明周代婚礼仪式中就不用音乐呢?对此要做出回答是不容易的,因为周代婚礼只是宫廷所制定的礼仪,而民间是否也遵守这套礼仪呢?自古以来宫廷和民间、朝与野的礼仪习俗就并行不悖各行其是,因此不能单纯地依靠文献记载来断定事实的真伪。“六礼”的制定虽然十分古老,但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其具体仪式也在发生变化,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抛弃一些旧的内容。但就总体而言,作为婚礼的基本礼仪程序仍然保持得较为完整,至今中国民间婚礼还是大致保留了这些基本仪式。

(一)辽宁鞍山鼓乐

辽南鞍山地区的鼓吹乐在婚礼活动中有“坐棚”和“行路”两种形式。婚礼即“红事”乐队所用簧管乐器有小唢呐(八寸一尺)两只,大号(桃子号与牛腿号)两只,单双海、笛(六寸)、笙、双管、卡碗等;打击乐器有堂鼓、锣、小钹、乐子、水镲、单皮、檀板、梆子等;拉弦乐器有板胡、二胡京胡等。

婚礼坐棚习惯是北边办两天,南边办三天。

南边坐棚,鼓吹乐队演奏:《万年花》《将军令》《翻身鹞子》《五匹马》《小开门》《小麦子》《一条龙》《鹤鸪》《一枝花》《德胜令》《四来》等曲。

婚礼第一天给祖先台上香,届时吹奏《万年花》《德胜令》《抱龙台》。晚上吃饭吹咔戏。第二天娶媳妇,到姑娘家对方把门关上,鼓乐手三吹三打对方才能开门。新媳妇梳头吹《泰山景》,并给鼓乐手赏钱。新娘新郎拜天地吹《小开门》…(用笛子吹奏)和《抱龙台》(用唢呐吹)。

北边婚礼坐棚:第一天响棚,乐队穿红套衣,红大布衫,吹《万年花》小曲及《小开门》。正日子,鼓乐手穿红套服,第二天半夜往新郎家走,吃完晚饭拜福,鼓乐手吹《万年欢》《小开门》。第三天拜堂,开席吹小牌子曲、卡戏。新媳妇梳头吹小曲《串竹帘》《卡戏》。…客人多时吹咔戏,少时吹《万年花》。拜天地时吹《小拜年》,新人从屋外往里走时吹《抱龙台》,拜毕吹《工尺上》《抱龙台》。

(二)浙江吹打乐

浙江吹打乐以浙东一带最为丰富,而锣鼓在吹打乐中尤为突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浙东锣鼓”。这里有以唢呐为主,或单用唢呐加锣鼓的粗吹锣鼓,也称粗乐、武吹、粗十番、敲场、梅花锣鼓(唢呐又称梅花、梨花);也有以笛子等丝竹为主的细吹锣鼓,也称丝竹锣鼓、细乐、文吹、细十番、打番。两者各有自己的曲目,但往往由同一乐队演奏。吹打乐在浙江历史久远,南宋《梦粱录》《武林旧事》均提到当时临安(今杭州)元夕有“喧天鼓吹”,终夕“天街鼓吹不绝”的盛况。《上虞县志》有明嘉靖年间鼓吹“备极兴盛”,在民间迎神赛会中运用的记载。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一书,在记叙杭州、绍兴一带灯会及扫墓等习俗时,也都述及当时的鼓吹活动。尽管浙江吹打乐在婚礼活动中的表现在文献中少有记载,但过去逢婚礼丧礼或迎神赛会、祭祀、求雨接龙等礼仪,都有鼓吹乐队参加。浙江吹打乐在婚礼中有“坐奏”和“行奏”(也称“行路”)两种形式。“坐奏”一般是由乐手围坐于一张或两张合拼的八仙桌进行演奏,有时也兼事坐唱。金华、衡州一带的“锣鼓班”,通常设“五把交椅”,由五人上坐执操多种乐器:

正吹一人,奏先锋、梨花、吉子(小唢呐)、笛子、二胡、三弦

副吹一人,奏梨花、板胡、徽胡、笛子、闹钹。

板鼓(或称鼓堂)一人,奏板鼓、夹板、大堂鼓、小鼓、木梆。

三板一人,奏苏锣、大钹、次钹、月琴或三弦。

小锣一人,兼奏一件弹弦乐器。

鼓吹乐班被人邀请参加婚礼坐堂演奏时,称之为“堂会”。

行奏,由于边行边奏,乐手不可能兼操多种乐器,因此不如“坐奏” 乐器那样多。在队伍中有专设的“鼓亭”一座,“鼓亭”形似花轿,朱轩绣轴,精致华丽,由专人扛抬,置鼓其中敲打,吹管、丝弦附随。在浙江凡属服务于婚礼和丧礼的乐班,一般多属半职业或职业性质。而参加灯会、迎会等礼仪活动的乐班则多属业余组织。婚礼当中使用的曲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定,大多数也可以用于丧礼。婚礼中常用的曲目有:《骑马调》《柳条(摇)金》《望(傍)妆台》《到春来》《风入松》《山坡羊》《水龙吟》《玉芙蓉》《普天乐》《一枝花》《一江风》《金毛狮子》《大开门》《小开门》等。

(三)闽西鼓吹乐(www.xing528.com)

闽西鼓吹乐是一种很典型的礼仪音乐,在该地区它主要的职能就是服务于婚礼、丧礼、迎神、上孝等民间活动。在婚礼中,闽西鼓吹乐于长期的演奏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特表演形式,以配合婚礼的举行。

(1)平对:这是用大吹两把,鼓一个,大小钹各一副,铛锣一个,及其他不固定的乐器组成,演奏曲目为《蝴蝶乐》。

(2)逍遥鼓:采用笛子两把,六角琴一把,鼓、铜钟、大小钹各一个,演奏曲目为《粉红莲》。

(3)得胜鼓:乐队编制同“逍遥鼓”,演奏曲目为《私事调》。

(4)亲事鼓:乐队编制同“逍遥鼓”,演奏曲目为《八句子》。

(四)鼓吹乐在婚礼中的竞赛活动

(1)闽西地区婚礼中的竞赛活动。在闽西,上杭地区有种鼓吹乐叫“五音鼓乐”。五音鼓乐班普遍组织形式分两种:小型的,由六人以下组成;中型的,七人以上的乐手组成。

区别小型和中型的标志除了从人数上看,还可以看其开锣不开锣。中型者开大锣,其乐队组织大致如下:高音唢呐一人(也可两人,兼小铜);低音唢呐一人,扬琴一人,三弦一人,头弦一人,六角琴一人,司鼓一人,提胡一人,钹、锣一人。

在婚礼活动中,“五音鼓乐”班应邀前往演奏。鼓乐班一到,东家需鸣鞭炮迎接,乐班进大门直至厅堂,未曾落座,先鼓吹一曲《水龙宫》,此后在迎送宾客、婚礼宴会中都不停止演奏。通常举行婚礼时,东家要同时聘请两班鼓乐队,在同一地点搭起两个临时的台子,供鼓乐班登台竞赛。如遇这种情况,鼓乐班需将各自的台面(一套帷幔、横额招牌、桌围椅披等)悬挂起来以张声势。

竞赛之前,需由正台先起鼓(本地班为正台),偏台(外请班)方敢再响锣。一班奏,一班听。甲班奏《大乐》,乙班奏《十班》。此时各班“包台”师傅亦尽显演奏技能,以博取听众好的反映,直至一方感到无曲可奏,便决胜负。

(2)抚顺地区鼓吹乐及其竞赛活动。在抚顺地区的婚礼活动中,鼓吹乐班进行竞赛活动也是很普遍的。婚礼和丧礼在抚顺鼓吹乐中有一些区别,举办婚礼唢呐用七寸五高音唢呐一对或两对;而丧礼唢呐则用一尺零五至一尺六寸的低音大唢呐两支。这是从音色来考虑的,高音唢呐擅长表现喜悦的情绪,而低音唢呐则能渲染悲痛的气氛。在婚礼过程中,鼓乐班有坐棚、行吹、站吹、对棚几种演奏形式。

在举行婚礼时,鼓吹乐班有时去接亲,有时不接,根据主办家的意见而行,一般是“坐棚”。在新娘没到之前可随意演奏一些小曲牌或民歌、小调等。新娘进门,唢呐奏《柳青娘》《迎新娘》等曲,一直吹到新娘下车进新房、挂幔杆、重新叠好被褥为止,整个过程大约要吹30到40分钟。唢呐停止后,新娘给赏钱。婚礼开始,唢呐吹奏《万年欢》,直到主婚人、证婚人、亲友、来宾、新娘、新郎依次入席,唢呐停。当婚礼进行到新郎、新娘向大家致礼,并互致礼时,唢呐吹奏《小开门》《得胜令》等曲。新郎新娘入洞房时吹奏《抱龙台》。婚宴开始时,唢呐吹奏《小开门》。送宾客亲友时,吹奏《海青歌》《柳青娘》。

此外,婚礼举行也在主办者家搭棚,雇请鼓吹乐班“对棚”吹奏,双方比试,轮流吹奏,相互竞赛,看谁的技巧高,掌握的曲目多,直至一方认输为止。

(3)宁夏鼓吹乐在婚礼中的应用及竞赛。宁夏青铜峡地区的鼓吹乐队主要用于民间的婚丧等礼仪活动,鼓吹艺人们的生活来源就依靠这些礼仪活动的收入,这就形成了鼓吹乐班一方面要靠礼仪活动来维持生活,另一方面鼓吹乐也因为礼仪活动的举行而被完整地、具有传统性地保存下来。婚礼中所演奏的音乐在宁夏青铜峡地区也常见于一些与婚礼相接近的喜庆活动,如祝寿、节庆或重大的欢庆活动。在婚礼过程中,鼓吹乐队按照仪节的规定进行演奏。

婚礼举行时,开始奏《小红事》《迎宾曲》《迎客》《迎亲》等曲牌。新娘下轿进房,奏《对美人》《拜高堂》《拜场》等曲牌。婚礼进入高潮时,运用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曲牌有《天官令》《园里合》《四和四》《朝天…子》《大红袍》等。婚宴开始时,奏《待客》《饮酒》《敬酒》等。青铜峡地区的鼓吹乐虽然在婚礼和丧礼上有严格区分,且吹奏的曲牌也不能随便混用,但是也有些“中性”的曲目,如《小开门》《大开门》《迎客》《迎宾曲》等,婚礼和丧礼都可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