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民间器乐的传承途径探索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民间器乐的传承途径探索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间器乐的历史传承先秦时期,有记载的乐器包括鼓、编磬、编钟、铃、哨、埙、箫、管、篪、笙、琴、瑟、柷等。(二)新时期民间器乐的发展发掘、整理、研究民族传统器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器乐新发展的基础,能为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提供依据。现代意义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建立和发展始于“五四运动”。

中国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交流:民间器乐的传承途径探索

(一)民间器乐的历史传承

先秦时期,有记载的乐器包括鼓、编磬、编钟、铃、哨、埙、箫、管、篪、笙、琴、瑟、柷等。其中,鼓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类乐器,最早被称为土鼓,因为它是用陶土制成的。埙的制作材料为陶土,它是一种吹奏乐器,距今有6000多年历史。秦亡汉起,对外开放,各民族的音乐得到了交融,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也得以开通。西域各国的音乐、歌舞乐器被带回了汉朝。东汉时首次出现了筝这种乐器,主要用于汉代的“相和歌”。魏晋时期,古琴音乐继续发展。这个时期,古琴音乐涌现了大量作品以及《琴赋》《琴论》《琴用指法》《大人先生传》等琴论或琴著。隋唐时期,当时主流音乐“歌舞大曲”中器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琵琶演奏技艺已经有很高的水平,并且在民间被广为接受。这一时期,拉弦乐器、轧筝和奚琴的出现为乐器演奏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唐代的琵琶曲主要出自各歌曲大全,但保留下来的较少。现在的琵琶基本上都是经过改良的。宋代主流的音乐基本上都是从宫廷传到民间的,民间器乐由此日益兴盛。元明清时期新增加弓弦类的乐器,特别是胡琴族乐器,民间一般都将擦弦的竹片换作马尾来使用,所以后演变为马尾胡琴。

(二)新时期民间器乐的发展(www.xing528.com)

发掘、整理、研究民族传统器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器乐新发展的基础,能为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提供依据。一批民族器乐作品经过民间艺人或专业音乐工作者的改编加工,提高了思想性、艺术性,不仅保持了传统的优点和特色,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近年来,随着音乐文献研究以及考古的深入,有很多古代乐器被发掘、整理出来,那些已经消失很久的古代乐器的复原工作也随之展开。20世纪80年代,对失传古乐器的研制已蔚然成风。现代意义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建立和发展始于“五四运动”。自1925年以来,很多用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面世,如《春江花月夜》(柳尧章等改编)、《金蛇狂舞》(聂耳编曲)、《彩云追月》(任光曲)。在广泛采用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乐器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大型民族乐队的结构体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了西洋管弦乐团的经验,对乐器进行了功能性分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