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识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通识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实际源自牛顿对伽利略和笛卡儿思想的总结,而牛顿第二定律同样源自牛顿对伽利略和笛卡儿结论的反推。但考虑到本书读者的实验条件和学习目的,我们在这里可以用一个大、小车反弹的演示实验来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感性认识。图1.15大野牛和小老鼠的惯性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不仅可以直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还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出人体的质量。

通识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实际源自牛顿对伽利略和笛卡儿思想的总结,而牛顿第二定律同样源自牛顿对伽利略和笛卡儿结论的反推。1662年,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就已经发现:“外力是物体发生加速或者减速运动的因素。”而笛卡儿也认为:“如果没有外力,物体要么匀速直线运动,要么静止,不会加、减速。”显而易见,如果根据伽利略和笛卡儿的想法,我们在没有外力的情况,就会得到“惯性定律”。但如果我们假设有外力存在的情况,这就会牵扯出一个外力与运动状态改变程度(也就是加速度)的物理关系,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推导的理论题设。1684 年8 月,在与好朋友哈雷的讨论中,牛顿仍然从斜面实验出发,最终在惯性定律的基础上反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定律:“在所受外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其数学形式如式1.2所示:

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中一个很基础也很有必要的验证性实验,传统的理科验证实验需要测量所受外力、物体质量和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并通过计算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但考虑到本书读者的实验条件和学习目的,我们在这里可以用一个大、小车反弹的演示实验来对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感性认识。同时,在本书随后的其他实验中,我们也将把握对物理定律的“感性认识”这一脉络,设计便于直观理解的实验,以尽量避免测量和计算。

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两辆质量不相同的玩具巴士车(参见本书的慕课视频)。其中,黄色大巴车质量较大,而白色小巴车质量较小,两辆巴士车的中间放置一个小弹簧。我们将两辆巴士车隔着小弹簧用力压紧后再同时释放,会看到:质量较小的白色小巴车会被迅速弹开,而质量较大的黄色大巴车只是轻微挪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弹簧对两辆巴士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是完全相同的,但白色小巴车质量较小,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在受到相同外力时,其具有较大的加速度,被迅速弹开;相反,黄色大巴车的质量较大,在外力相同时具有较小的加速度,所以只是轻微挪动。这个实验清楚地验证了:在所受外力相同的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也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

此外,牛顿第二定律还表明“加速度与质量有关”,而加速度又反映了物体惯性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因此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一个显而易见的新结论:“惯性与质量有关。”一般来说: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而质量越小的物体惯性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就好比:如图1.15 所示,我们可以轻易地阻挡一只逃窜的小老鼠,因为它的质量实在是太小了;但遇到冲来的疯狂大野牛,恐怕任何大力士都只有躲避的份了。因为你知道,野牛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搭上性命,你也没有可能使一头野牛停下来。正是因为惯性的大小可以由质量来衡量,所以质量也常常被称为“惯性质量”。(www.xing528.com)

图1.15 大野牛和小老鼠的惯性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不仅可以直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还可以在失重环境下,测量出人体的质量。比如,在“神舟十号”飞船太空授课中,宇航员王亚平就曾在太空中演示了应用“动力学方程(即牛顿第二定律)”来测量宇航员质量的方法。读者可参考本书的配套慕课视频,其测量过程是:首先让被测宇航员坐在一个装有弹性拉杆的座位上,宇航员拉开弹性拉杆,测得拉力大小F;然后宇航员再松开拉杆,使身体在这个拉力F 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系统会自动测得加速度大小a。这时,我们把所测F和a的大小代入牛顿第二定律(F=ma),就能轻松地计算出被测宇航员的质量m 的大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