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广播:专业化与社会互动现实

中国广播:专业化与社会互动现实

时间:2023-10-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广播媒介专业化的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诸多领域的改革实践相类似,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推动下通过局部的自发式的探索发散开去,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场域中进行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转型。因此,中国广播专业化之路既具有独特性和国情特征,又具有很强的模仿性。

中国广播:专业化与社会互动现实

媒体的发展从来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广播专业化的发展轨迹,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特征和时代特色。

按照一般理论,广播频率专业化发展的起点应该是广播频率达到相当高的冗余程度。但是,在我国,这一过程却完全不同,中国广播专业化是在频率数量还较少的背景下启动的,其专业化改革在个别电台自发尝试的非典型性的推动之中,带动了电台频率数量的增加。随后,在21世纪初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之下,对广播专业化的频率设置、体制框架、机制运营、业务开发、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制度跟进,广播专业化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铺开。我国广播媒介专业化的过程,与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诸多领域的改革实践相类似,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推动下通过局部的自发式的探索发散开去,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场域中进行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双重转型。世纪之交,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广播管理者走出国门,在欧美发达国家亲眼目睹了领先我国数十年的广播发展理念,从而产生自身发展理念上革命性的调整,这种现象在我国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的改革中广泛存在。我国一些省级电台的频率设置、运行模式就是将美国同类型电台的模式整体移植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此,中国广播专业化之路既具有独特性和国情特征,又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但目前广播专业化的程度远远滞后于市场细分的程度,直到今天我国广播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谈话台,而美国有1000多家谈话台、800多家老年台,专业音乐台有20多个类别,广播专业化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如果从1986年,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算起,我国广播专业化已经走过了26年的时间长度,从早期的自觉探索到进入新世纪的政策推动,在中国当代政治、经济、社会场域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国情特色与国际化色彩的专业化发展道路。(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