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创造力教育框架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创造力教育框架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教师的创造力教育观就起着骨架的重要作用,其骨髓正是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所在。创造力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前提,因此,21世纪的教育重点也是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每个人都具备创造的能力,教育的创新型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创造力教育框架

框架结构是大楼的主体结构,它就好比是大楼的骨架结构,关系着整个大楼的安全。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就起着骨架的重要作用,其骨髓正是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所在。优秀的音乐教学方法是对创造力教育观的最好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也体现了它的主要特点。

(一)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创新型教师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他们都具备强烈的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和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不墨守成规。达尔克罗兹是非常著名的瑞士音乐教育专家,他创造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就是对传统音乐教学进行的突破和创新。这套教学方法提出之初,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和质疑,不过在实践运用中却逐渐被专家们所认可和采纳。事实表明,教师的积极向上、敢于创新、具有合作精神,对教学的不断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因此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二)具有创造需要和创造兴趣

创造力的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兴趣也是教师探索和创造的重要原动力。此外,创造激情也是老师成为创新型音乐老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为老师的创造激情能带动学生的创造激情,从而形成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气氛相对比较自由、轻松,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作为创新型音乐教师,要具备以下的创造教育观:

第一,突破阻碍创造思维的“心理屏障”,在音乐教学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空间。创造性思维人类思维中最具魅力的一种思维方式,因为人们在思维上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并局限在既定的一些约束之中,导致很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未萌芽就被掐断了。音乐教学的过程体现了动态性、创造性等特征,因此创造力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应通过尽量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音乐带来的身心感受,在快乐中学习和体验。在音乐学习中多参与、多互动、多游戏、多思考,创新型音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开动脑筋,多想多做多体验,使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总的来说,创新型音乐教师就是要摒弃传统思维和定向思维的禁锢,多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www.xing528.com)

第二,提倡“鼓励——鼓励——再鼓励”的赏识教育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模仿父母教子女说话的方式来进行,并不断地鼓励学生。这种方式也是创新型音乐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总是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可以学好,对学生的极度肯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将学习的乐趣带给学生。

第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迟播的创新种子也会发芽、结果”的创新教育观。创新型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尽可能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基础差、调皮的学生。任何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尽管学生还没有什么大的创作,但是偶尔的灵感火花也是非常珍贵的,老师有责任将这种智慧火花创造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想法,从而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

第四,树立创造力是未来通行证的观念,把创新思想融入自己的教育理念中。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的基础必然是人才,尤其是创造性的人才。创造力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前提,因此,21世纪的教育重点也是创造力的培养。只有每个人都具备创造的能力,教育的创新型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第五,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个传授和被动接受的关系,这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都有着较大抑制。创新型音乐老师最大的不同在于老师不再是课堂中绝对的权威代表,他们在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上起着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并和学生之间有着亲密的合作互动关系。

第六,树立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学观,自觉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创新型音乐教师需要尽全力做好各种备课、评课的准备工作,多参与学术谈论和研究活动,最大可能地获取教育资源,让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这样才有利于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