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三章揭示人心混乱之谜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三章揭示人心混乱之谜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蛊惑人心”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成语中的第一个字“蛊”,是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门用来害人。这也正是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无为,则无不治。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人生有以下三个典型的错误,是许多人都会犯的。为外物惑,生命即成为木偶。自以为是,乱人乱己生罪过。

齐善鸿讲道德经第三章揭示人心混乱之谜

“蛊惑人心”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说过吧?这个成语中的第一个字“蛊”,是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门用来害人。“蛊惑”后来就用来形容那些居心不良的人,用一些有害的东西来迷惑人。

各位朋友,你现在生活得挺好吧?有家庭、有房子、有孩子、有车子,幸福的生活还需要什么呢?可有一天,你看到别人的家庭更幸福,你内心起了波澜;看到别人的房子比你的大,回到自己的家,就觉得自己的房子小;看见别人的孩子学习很优秀,回到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开车上班、回老家、去旅游,本来都很惬意的,但看到别人的汽车比自己的更高级,内心又有些失落。

又过了些日子,你看到别人家在吵架,突然觉得自己的家很温馨;看到住大房子的人家出事了,回到家觉得房子小一点只要平安也是很好的;去儿童医院看望朋友生病的孩子,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孩子,突然觉得孩子很可爱;看着开豪车的人整天匆匆忙忙,没有笑脸,突然觉得自己有辆车开,可以遮风挡雨,也很温馨与幸福。

你看,人的心就在与外界的比较中,不断地上下翻覆,上述的过程也会不断地重复,让自己难以保持心的平静。看起来,让我们的心难以平静的是外部的这些人和事,实际上是我们的心没有定力,是我们的心缺乏抗衡外界或者破解外界这些表象的力道。《坛经》中云:“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看起来是外部的人和事扰乱了我们的心,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心绪烦乱的根本原因不在外部,而是我们的内因出了问题。这也正是人类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

那怎么办呢?请看看老子给我们的指引吧!

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意】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清理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欲念,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外部攀比,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使人民经常保持不执成见、不生贪欲的状态,也让那些所谓的“智者”不敢为所欲为。按照大道的规律去做,不刻意以人为的方式做事,即可以实现全面的治理。

【核心要义】

三个不。

要。

老子所说的“三个不”是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所说的这“三个不”中所描述的问题,在他所处的时代是这样,在今天好像也是如此。人生有以下三个典型的错误,是许多人都会犯的。

第一,我们总在比较,总想变成别人的样子,要么就是固守自己现在的样子,却很少有人想过如何变成最好的自己。

第二,我们总把外部的很多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为此给自己招惹了很多麻烦。

第三,我们很容易被外部的东西所吸引或者诱惑,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失去平静,本来自己眼下的生活好好的,却一下子变得烦躁不安。(www.xing528.com)

针对以上几个典型的错误,老子给人们提出以下三个智慧的指引。

第一,我们可以学习比我们优秀的人,但不是要变成别人,而是要完善自己,始终不忘要做最好的自己。纵观历史,模仿别人的人,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的。

第二,不要把外部的东西看得比生命重要,否则就会惹麻烦。

第三,不要想着把世间一切好处都占尽,只要被贪婪所驱动,现实的人生就会没有任何美好的感觉

从老子的语气来看,这一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领导者。

从我们每个人自身来说,要懂得知足,生活简朴,才最符合养生的原则。如果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忘记了自己现有的生活,岂不是顾此失彼?如果说我们忘记了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我们就会沦为欲望的奴隶,这就本末倒置了。

从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既然作为领导者,就要懂得如何把人引导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一方面要引导人民群众,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不要一味地刺激人们的欲望;另一方面,作为领导者,也不要滥用自己的权力,不要去做违背天道和人心规律的事情,让人民能够守住人生之本,能够以自己的自强作为核心,能够以珍惜眼前的生活作为基础,能够以追求利他与和谐作为自己人生的境界。在这样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就能够建立全面的良好秩序。

总结一下本章中老子的智慧思想,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现实中正在做的很多事,正是老子所反对的。由此看来,若是没有圣人的智慧引领,我们只会在自我迷途中走向痛苦与毁灭。说到底,人的一切问题,就是内部和外部谁决定谁的问题。在现实的层面,如果我们被外部事物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就变成风雨中飘摇的落叶;在理想的层面,如果知道一切被大道规律决定着,信道皈道行道,人生就可过得逍遥。若是不注重自己的修行,希望外部的“神灵”能够保佑自己的平安和幸福,心灵就走上了歪道。因为所谓的“神灵”,就是我们还没领悟的客观大道,那种制约一切的客观规律。如能修行觉悟,与道同在,即是与“神”同在,这才是智慧和圆满的人生。

【悟道箴言】

随外物动,自心即成为奴隶。

为外物惑,生命即成为木偶。

与别人比,顷刻间失去平衡。

嫉妒强者,必减损个人智慧。

鄙视弱者,必亏损个人品性。

自以为是,乱人乱己生罪过。

专注自心,明道自强省烦恼。

人生三维,联动一样不能少。

若不觉悟,瞎忙乱动过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