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的历史发展

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的历史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歌曲,如“酒神赞美歌”等,但它们与基督教无关,而与原始宗教有关。而“奥尔加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欧洲最主要的合唱形式,是宗教的忠实护卫者和教义的严格执行者。其世俗内涵更为突出,基督教的严肃性被淡化,并逐渐走出庄严肃穆的教堂,演变为一种世俗艺术。

合唱艺术与中西经典鉴赏的历史发展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歌曲,如“酒神赞美歌”等(非多声部),但它们与基督教无关,而与原始宗教有关。公元313年前后,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宣布为合法教派,并由此逐渐成为西方社会重要的精神基础后,基督教的圣咏才顺理成章地成为西方主要的音乐形式,而直到“格里高利圣咏”(唱经本)出现,才随之形成了“奥尔加农”的复调音乐,以及之后的“经文歌”等,至此,多声部合唱才得以出现。

在宗教神学统治的中世纪,基督教在欧洲得到充分的发展,庄严肃穆的“格里高利圣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而“奥尔加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欧洲最主要的合唱形式,是宗教的忠实护卫者和教义的严格执行者。到11世纪末,其音乐中“和谐”观念下的四度、五度、八度音程才被确定为和谐音程,并被更多地使用,由此诞生了平行、斜向、自由、装饰的多种“奥尔加农”。(www.xing528.com)

12世纪末期,欧洲教堂中出现了多为三声部复调音乐的“孔杜克图斯”的合唱形式,开始使用二度、七度音程的不协和音程(也是它的特点),歌词中出现了世俗化倾向而非纯宗教的内容。13世纪,经文歌开始成为一种融拉丁语、方言、世俗和宗教音乐为一体的合唱音乐。其世俗内涵更为突出,基督教的严肃性被淡化,并逐渐走出庄严肃穆的教堂,演变为一种世俗艺术。14世纪,封建制度被确立,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共同生存、发展,意大利世俗合唱发展了诞生在法国的猎歌,并催生了一个崭新的体裁——牧歌,其多样性、讽刺性、寓意性以及当中的爱情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意大利合唱风格,预示着合唱体裁的成熟,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经典遗产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