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荣归正东阳》-经典风流木雕人文之旅

《荣归正东阳》-经典风流木雕人文之旅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初伟的形象儒雅谦和,一派学者风度。这是20年前吴初伟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时的成名作。吴初伟用3个月时间创作了《红楼诗韵》,在评审会上全票通过!吴初伟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众不同地表现这部已被木雕界前辈演绎过无数遍的名著。吴初伟说,每次再创作《红楼诗韵》,他都会重读书中的章节,重新分析人物与环境的联系。《红楼诗韵》让吴初伟一役成名,也奠定了他“风流蕴藉”的木雕艺术风格。

《荣归正东阳》-经典风流木雕人文之旅

吴初伟的形象儒雅谦和,一派学者风度。他的木雕作品,正是这种形象的投射。

红楼诗韵》(局部)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修光木雕台屏《红楼诗韵》。这是20年前吴初伟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时的成名作。20年来,这幅作品的魅力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历久弥坚,成了真正的经典。

1997年春天,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消息传来时,吴初伟正主持着横店木雕工艺厂的工作。没有显赫背景,也没有优势平台,长身玉立的吴初伟触摸到了大师的“桂枝”。按规定,每位参评者都要送审作品。吴初伟用3个月时间创作了《红楼诗韵》,在评审会上全票通过!因为这件作品,许多素昧平生的评委和吴初伟成了朋友,更成了知己。(www.xing528.com)

“其实,创作这件作品时并没有很深刻的想法,就是觉得《红楼梦》很美,金陵十二钗很美,而且这个题材评委都能看懂。”吴初伟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与众不同地表现这部已被木雕界前辈演绎过无数遍的名著。“后来我翻到了重阳诗会,那么美的场景,却暗示了贾氏家族盛极而衰的命运。而它表现的主题是‘诗’,有别于传统东阳木雕表现的‘画’。”在画面上,吴初伟用华丽精致的梁柱、错落有致的树石,表现大观园的空间环境;又用傲霜怒放的菊花、流利畅达的诗文,体现重阳诗会的人文环境。精心布局、精细刻画的画面,让人们触摸到了缕缕书香,也让评委摆脱了东阳木雕“缺乏文化”的成见。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能经受时光的砥砺,在于有与时俱进的内涵。“每次再现这件作品,我都有不同的感悟,对人物喜怒哀乐的感触也随年岁增长而更加到位。”吴初伟说,每次再创作《红楼诗韵》,他都会重读书中的章节,重新分析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因此,每件作品都呈现不同的韵味。2004年,《红楼诗韵》在国际(杭州)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中获得金奖,次年又在浙江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获天工最高荣誉奖。

《红楼诗韵》让吴初伟一役成名,也奠定了他“风流蕴藉”的木雕艺术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