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形制特征与文化差异

古琴与钢琴:形制特征与文化差异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些学者则观点相异,认为这些出土之琴器乐功能不足,与古籍所载古琴不符,与当今七弦琴仅属同宗异族而非前后关系。[24]尽管这些各地出土的古琴有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看与现在的琴基本一致,一直保持着形制的稳定性,因而出土的早期琴仍然是属于琴的形制发展阶段,不能认为其与后世古琴有别就认为不是古琴。

古琴与钢琴:形制特征与文化差异

从以上这些出土的琴看到一些共同特征:1.都是半箱体共鸣箱带有一壶形琴尾;2.琴面和底板分开;3.都只有一个雁足,无徽。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1.时间越晚的琴音箱及隐间越长;2.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渐窄;3.琴弦的数目不同,很可能由十弦向七弦过渡。

这些琴可命名为“半箱式一足无徽琴”。从器物类型学角度看,半箱式琴与后世琴相比,形制已有不少共性,但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中间存在缺环。对这些“琴”至今仍有不同看法:它们是后世琴唯一的直接的前身?还是只是先秦琴之一种?是后世琴来源之一?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发现与研究。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现今古琴之前身。根据这些出土的“琴”之实物,可断定汉代古琴尚未定型,并且从琴器上可知汉代以前,古琴演奏手法比较简单,此时琴的音质、音量还有很多不足,也不适用于快速而复杂的指法。另一些学者则观点相异,认为这些出土之琴器乐功能不足,与古籍所载古琴不符,与当今七弦琴仅属同宗异族而非前后关系。因此,只能称此类琴为“类琴乐器”,而非现今七弦琴之前身[23]

王子初认为这些出土的琴是早期古琴的一种,他指出:“按时代先后看,自曾侯乙墓琴、荆门郭店琴、长沙五里牌琴到马王堆琴,不难找到它们在形制结构、制作手法和造型风格等方面流传有序、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半箱式’琴的出土范围,为中国南方的湖北、湖南地区,这是古代楚文化的区域。同时表明,这种‘半箱式’琴,应该是流行于中国古代楚文化范围的一种‘楚式琴’。”“对这类琴的弦制,我们也不难推导出一条比较清楚的发展轨迹:从战国早期曾侯乙墓琴的十弦,到战国中期荆门郭店琴的七弦,再到战国晚期长沙五里牌邮电大楼3号楚墓琴对曾侯乙墓琴的十弦制式的继承,最后以马王堆琴的七弦制度确立而终止。”“琴在经历了战国时期弦数改制的过渡阶段以后,至西汉初期,琴的七弦制成为主流。自马王堆七弦琴之后,这种七弦基本制式被沿用了两千多年,至今再无改变。”[24](www.xing528.com)

尽管这些各地出土的古琴有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上看与现在的琴基本一致,一直保持着形制的稳定性,因而出土的早期琴仍然是属于琴的形制发展阶段,不能认为其与后世古琴有别就认为不是古琴。正如著名的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岸边成雄所说:“中国古代的七弦琴,据与近年所发掘的战国时代及前汉时期的实物进行比较,虽有些细微的差异,但总体与现行的七弦琴相一致,而且七弦琴也具有多样性。我认为,在研究琴的原始形态时,应离开后世固定了的、约定俗成的‘琴’的形状和概念是有必要的。”[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