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

时间:2023-10-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琴的传播方式更趋多元化,特别是网络、电影、电视、文学等大众传媒手段成为当代琴乐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琴的传播和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21]古琴艺术也正借助当代大众传媒的强大渗透力,展现出传统的艺术流通与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古琴通过电影、电视的传播是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高效率的新途径。

古琴与钢琴:文化差异下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播、普及古琴艺术与古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古琴,吸引更多的人来研习古琴,传统的口传心授等自然传播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古琴的传播方式更趋多元化,特别是网络、电影电视文学大众传媒手段成为当代琴乐传播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琴的传播和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21]古琴艺术也正借助当代大众传媒的强大渗透力,展现出传统的艺术流通与传播方式难以企及的良好效果。

利用音乐唱片、光碟进行音乐传播曾经是一种非常火热的传播方式,国内即香港台湾等地的唱片公司都曾出版过一些古琴音乐的作品。在这些众多的唱片制作公司中,以香港的雨果、龙音为代表的唱片公司在近年录制了系列高质量的古琴音乐专辑,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内地唱片公司如中国唱片公司为古琴的传播做了大量的工作等,出版过多种古琴光碟与唱片,为古琴艺术地传播也曾发挥过作用。只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曾经稀缺的古琴资源已可以通过互联网唾手可得,其方便与影响力更是不必赘述,致使人们通过唱片、光碟的传播作用已逐渐渐弱。

在我国当代很多反映传统历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也多次出现与古琴密切相关的情节,如《知音》、《山水情》、《秦颂》、《赤壁》、《英雄》等,古琴成为这些电影中举足轻重甚至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不仅为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烘托故事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还充分展现了古琴艺术的奇妙感染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这些经典影片的热映,其中的古琴形象也随之广为传播、深入人心,同时也很好地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琴文化,为扩大古琴的受众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琴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三国演义》、《笑傲江湖》、《神雕侠侣》等为代表的古装电视连续剧与《风华国乐》、《音乐人生》、《CCTV民族器乐大奖赛(古琴)》等电视专栏节目这两大类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中出现了古琴的奖项,从而让这种古老的乐器走上主流文化舞台,并与时尚娱乐文化很好地结合,既让大众在饶有兴趣的休闲评说中欣赏了古琴艺术,同时也很好地激发起全社会对这种文化遗产的重视和爱护,对刺激古琴艺术的生存机制和有效保护都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22]

在利用电视媒体进行古琴事业传播的实践中,令众多中国人终身难忘的是,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面向全球的现场直播上,青年古琴演奏家陈雷激端坐于“画卷”之上扬手弹琴的场景。开幕式一开始,巨大的“鸟巢”里回响起美妙的古琴声,那深邃悠远的妙音伴随着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描绘着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精髓,让人激动不已。琴者席地而坐,频频挥舞着宽大的袖袍,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古琴的声音,让全世界开始对中国的古琴有了了解的欲望。在奥运会开幕式后的第二天《人民日报》作了如下报道:

“场内回荡起空灵飘逸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踞坐于一幅硕大的扇面上、身着宽袍大袖的古琴演奏家。这悠远的“太古遗音”,仿佛在为场中那幅端然的青绿山水、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伴奏,图中千山万壑、浩淼烟波、竹篱茅舍、渔村野渡、绿柳红花,也都曲曲折折、婉婉转转地应和着,向着今天,在这巨大的‘鸟巢’之中,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寻觅着四海知音。”(www.xing528.com)

在这种面向全球的直播中,以古琴为核心,将琴棋书画这些具有“共生性”的中国传统艺术门类综合一体,制作了一场全息化的整体审美体验大餐,堪称张艺谋导演电视节目的又一大手笔与经典之作。古琴第一次正式地登上了面向全世界的殿堂,在同一时刻引起了几十亿人的举目关注,的确是一件自古琴产生几千年以来都不敢想象、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绝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将古琴作为中华文化的符号在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上向世界推广的时候,这种政治和文化的动因互相渗透并且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也适时地推广、宣传了古琴。大众媒体的强大宣传渗透力,的确达到了传统传播方式难以企及、难以想象的良好效果。[23]

此外,在古琴的电视媒介传播中,还有通过一些类似在《人物》、《音乐人生》等关于古琴家的个人访谈节目,还有一些配合古琴非遗宣传的专题片,如共38集的电视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之古琴》、CCTV—3播放的电视散文《中国古琴艺术》、《七弦的风骚》、电视散文《中国名片——古琴》,CCTV—10播放的《高山流水话古琴》等都很好地发挥了电视媒介对古琴的传播功效。

实践证明,古琴通过电影、电视的传播是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高效率的新途径。相对于印刷、广播等媒体来说,影视传播有视听结合、声画同步的优势,可以将传统意义上作为单一听觉艺术的古琴音乐,拓展为视听一体的“视听觉综合艺术”,而使得作为当今社会最为强势的大众媒介的影视,发挥其在琴乐传播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影视的飞速发展给当代越来越多习惯于影像思维、影像叙述的受众群体,包括大量不甚具备音乐专门知识的观众一个接触古琴、认识古琴的机会。他们可能最初并不是古琴的爱好者,但是在沉迷于琴乐相伴的五光十色的影像画面和动人的影像故事的同时,开始接受琴乐并进而喜爱上古琴。这在无形中扩大了琴乐受众的范围,让古琴也插上了影视媒介的翅膀,飞进了更多普通大众的欣赏视野之中。[24]

除了上述这些电子手段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其他文学艺术形式对古琴宣传与普及。古琴与我国其他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剑术等都有着一定关系,人们在研习这些艺术形式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融入古琴文化的教育。如上一章《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古琴”叙事》所述,在我国当代创作的很多钢琴作品以及其他一些音乐作品中,都包含有古琴元素或者具有古琴音乐的艺术风格特征,人们在欣赏或者演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也能接受到一些古琴文化的感知和学习。但这种形式主要限于专业人员范围内,传承与传播范围较小。受众范围更广、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是文学作品,在我国的很多传统或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古琴的相关描写,如在《红楼梦》一书中多次出现有关古琴情节的描写;《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空城计”章节,诸葛亮就是用一张古琴,在千钧一发的战争场面中,震退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堪称经典;在当代以金庸、梁羽生等为代表创作的武侠小说中也频繁出现古琴的形象……人们在阅读欣赏小说的过程中同时也受到古琴文化的洗礼,从而引发人们对古琴音乐的兴趣,无形之中也对古琴艺术的介绍和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发现和创作一些“植入”古琴元素的文学作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进行传播,激发人们对古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总之,在古琴的当代传播中,表现为传统传播手段和现代传播手段相结合、自然传播与技术传播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多种传播手段的相互交织相融已成为当代琴乐传播的发展趋势,而共同推动着古琴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