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镇圣人庙,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古镇圣人庙,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甘代寿圣人庙双溪镇被誉为古镇:一则因有上古年华,唐开基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二则有镇之建设的规模,东西南北四城门,进进出出说着城里城外。叩响双溪小巷中的每一块青砖,都有历史的跫音,形以古见沧桑,神予文化亘古不衰,安家的古镇圣人庙,又焕异彩。这番景致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圣人庙。圣庙旺,礼教昌,古镇文明;圣庙兴,人思进,古镇繁荣。“屏山古镇圣人庙,典章文物邹鲁风。”瞻仰古镇,敬拜圣人。

古镇圣人庙,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 甘代寿

圣人庙

双溪镇被誉为古镇:一则因有上古年华,唐开基至今有千余年的历史;二则有镇之建设的规模,东西南北四城门,进进出出说着城里城外。城外,北有北岩寺禅音阵阵,南有瑞光塔祥光熙熙。城内,有城隍庙、圣人殿、魁星楼、文昌阁等。还有亭台、舞榭。三则双溪人勤耕不忘苦读,私塾,书院,让诗文走街串巷,时不时在一户平常人家的廊上檐下,举目便得“客去茶香留舌本,夜来诗文藏胸中”的联句,有古镇人的文化味。四则见古街两边,店、坊、铺林立,可谓是商旅往来,货盈物阜,还有许多小楼,煮酒的煮酒,论茶的论茶,一片繁荣……叩响双溪小巷中的每一块青砖,都有历史的跫音,形以古见沧桑,神予文化亘古不衰,安家的古镇圣人庙,又焕异彩。

圣人庙亦称孔庙、文宣王庙、学宫、儒庙。这圣人庙就是供养儒家集大成者孔子,以及他的得意门生颜回、曾生,孔子的孙子,孙子的学生孟子。这四人又称为“四配”。有的还有十哲,七十二贤人。这里是膜拜孔圣人的主要地方。同时也是书院、学堂、考庠。

据屏南县志记载:屏南圣人庙于清乾隆元年(1736),由知县沈钟倡导组织创建,此后经历了十多次的重修、扩建,渐渐形成布局严整、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的文庙。

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建于文庙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楹两庑,重檐翘角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精美,雄伟壮丽,内塑孔子与四配、十哲像,并绘从祀诸贤于两庑。殿前为露台,台周环护以石拦杆,正前方与左右均有台阶,前方台阶中建丹墀,雕刻精致。台前为棂星门,上悬乾隆元年御书的“与天地参”匾额。前为泮池,呈半月形,砌石成图案,中驾以石桥,池中栽莲花,希冀莲开并蒂,得中状元之瑞。池前为戟门,上悬“文庙”匾额。戟门前建“兴贤”“育才”二石坊,坊前正中镌“高山仰止”,左曰“金声玉振”,右曰“江汉秋阳”;坊后正中曰“仰之弥高”,左曰“道冠古今”,右曰“德配天地”,均清道光十七年(1837)训导凌翰所书。棂星门左建名宦祠,祀沈钟与凌翰,右建乡贤祠,祀张疆与章润。两庑前为碑廊,立乾隆至道光间所泐石碑。大成殿后建崇圣祠、明伦堂、训导署、奎光阁、尊经阁;并建祭器库、乐器库、省牲所、更衣亭、学仓、神厨等附属建筑。文庙周环红墙,正面有凌翰楷书“万仞宫墙”四字。这番景致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圣人庙。

目前保护尚好的只有“万仞宫墙”四字。得以修复是棂星门和义路门及四周城墙;还有就是在城墙内大成殿前的泮池。泮池作半月形,南岸半圆,北岸平直,中间纵贯一座石桥,风格端庄,人行桥上,有举止雍容之感。明、清科举制度规定,学童考进县学为新进学员,须入学宫拜谒孔子,叫作入泮或游泮。(www.xing528.com)

入泮后跨过大成门,便是月台(亦称露台、拜亭),在大成殿前面,泮池北面,是一高起一米许的台式石建筑。古为地方官员、伸士祭孔时跪拜或歌舞之地,月台东西砌有石阶,台面三向有石柱围栏,围栏上每个栏柱上都有精致的石雕,只因文革的铁拳彻底摧毁了它们,正南面是雕龙石丹陛现已废弃,蟠龙石雕藏在一个村民家中。

月台后才是圣人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其建筑巍峨,飞檐翘角,重檐歇山,殿内虽空空然,但孔圣人“万德尊严”气贯殿堂,摸拍砥柱,瞻仰藻井,我们的感觉是“仰之弥高”“德配天地”。除此庙内还有保存在碑廊的三块完整的碑记。

沧桑岁月,绵延历史,给圣人庙刻上无数的伤痕,但圣人的“礼、智、仁、义、信”越炼就越得人心,同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同辉煌,同灿烂。

文庙经过整修,雄起了架势,虽说殿里荒草初刈,残碑碣记闲散满地,然而我感觉到这里的衰败成了过去,而今是百废在兴,仿佛听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名篇,看到孔圣人闻金声坐大堂,重调礼乐,看七十二贤人,字正腔圆给屏邑学童讲授着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特点,传授着“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谦逊学习态度。看到诸多学子在这里学着诗书礼教乐,满堂是“之乎者也” “仁义道德”。

孔圣人,圣泽世代,所以这里的每一样东西都是礼赞。棂星门,礼赞孔子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宏道门,赞扬孔子弘扬了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圣时门,寄寓着孔子是顺应时代的圣人。

圣庙旺,礼教昌,古镇文明;圣庙兴,人思进,古镇繁荣。“屏山古镇圣人庙,典章文物邹鲁风。”瞻仰古镇,敬拜圣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