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承奉与西汉金山国:敦煌历代地名录

张承奉与西汉金山国:敦煌历代地名录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昭宗天复末年,张承奉仍以节度使衔听命于唐朝。唐哀宗继位后,朝廷纲纪不振,张承奉于是自立为“圣文神武皇帝”,以白色为祥瑞,自号“金山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西面,张承奉对楼兰地区的王祭微政权发动战争,想夺回石城镇。张承奉当了两年“儿皇帝”,后梁末帝乾化四年,西汉金山国被迫改名为敦煌国。

张承奉与西汉金山国:敦煌历代地名录

唐朝灭亡后,各地军阀纷纷独立,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敦煌也建立了一个西汉金山国。

张承奉是唐代首任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之孙,张淮鼎之子。张淮鼎当了两年节度使就去世了。昭宗景福元年(892),张议潮的女婿索勋乘机夺取政权,自立为节度使。索勋的统治也刚两年,张议潮的第十四女率领李氏诸子,诛杀索勋,扶立侄子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唐昭宗任命张承奉为“检校右散骑常侍兼沙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归义军节度瓜、沙、伊、西等州观察处置押番落等使”。张承奉上台后,实权却在李氏诸子李弘愿、李弘定、李弘谏手中,他们分任瓜、沙、甘三州刺史。张承奉被架空摆布,他暗中积蓄力量,积极拉拢敦煌大族,于乾宁二年(895)杀死李弘愿等兄弟三人,打垮李氏集团。

掌权后的张承奉主观上很想有所作为,想恢复他祖父的疆域版图,“继西凉之中兴,拥八州之胜”。他发展经济,整顿军队,准备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开战,夺回归义军的失地。

昭宗天复末年,张承奉仍以节度使衔听命于唐朝。唐哀宗继位后,朝廷纲纪不振,张承奉于是自立为“圣文神武皇帝”,以白色为祥瑞,自号“金山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国名的含义为:“西”是指其国所居的方位,“汉”是言其国之民族属性,意为西部汉人之国;“金山”亦名金鞍山,在敦煌南,即今阿尔金山。

立国之初,回鹘人多次来侵,回鹘军队甚至打到沙州城东安营。张承奉亲自披甲上阵,著名将领浑鹞子、阴仁贵等全部出战,总算把入侵之敌赶出了沙州。西面,张承奉对楼兰地区的王祭微政权发动战争,想夺回石城镇。张承奉以罗通达为主帅,紫亭镇遏使张良真、敦煌乡官阎子悦等为部将,率精兵千人,进攻王祭微,占领了楼兰,夺回了石城镇,但又在那里遭到了回鹘人的反击而退兵。连年战争,给敦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破坏,张承奉本来还想“打却甘州坐五凉,东取黄河第三曲,南取口威及朔方,通同一个金山国,子孙分付坐敦煌”,可是金山国毕竟国小力微无法实现统一河西、控制西域的愿望。所以,支撑了两年,五代后梁太祖开平五年(911),甘州回鹘可汗之弟狄银率兵围攻沙州,沙州军民已无力抵抗,张承奉无奈之下,派丞相、高僧出城迎接跪拜,并与狄银谈判,订立了“城下之盟”,与甘州回鹘结为“父子之国”,盟约规定,“可汗是父,天子是子”。(www.xing528.com)

张承奉当了两年“儿皇帝”,后梁末帝乾化四年(914),西汉金山国被迫改名为敦煌国。在张承奉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时,粟特族后裔、张承奉的将领曹议金发动政变,将张承奉赶下台,张氏归义军政权终结。敦煌文献中有《白雀歌》和《龙泉神剑歌》,是金山国宰相、礼部尚书张永进写的文学作品,详细记载了金山国的历史。 

(资料选自姜德治《敦煌史话》)

唐代龙勒山(今名阿尔金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