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方案-混合式学习设计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方案-混合式学习设计分析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是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的要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中对学习者的分析一般有这三个方面:一是分析对学习者学习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生活经验、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等。

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方案-混合式学习设计分析

5.3.3.1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期望达到的状态与目前状态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揭示了学习者在相关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是教学中实际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是为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能够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的要求。

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有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以及内外结合需要分析法三种。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主要以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确定的教学目标(或工作目标)对学习者的期望与学习者学习(或工作)的现状相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鉴别学习需要。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主要以社会的、职业的要求来确定对学习者的期望值,以此为标准对照学习者的现状,找出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学习需要。内外结合需要分析法则兼顾内部、外部两种参照需要分析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标准来确定学习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的学习需要如下:

(1)学习者能够系统了解计算机的操作与使用方法,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2)学习者要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积极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3)学习者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具有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4)学习者熟悉信息化社会的网络环境,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5.3.3.2 学习者分析(www.xing528.com)

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反应、领悟的速度等都是不同的,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初始情况,如已有的相关知识、对计算机操作的技能等,只有在教学设计时做好了学习者分析,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习者的有用信息主要包括:①入门技能;②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③对教学内容和将采用的数学系统的态度;④学习动机;⑤学业能力水平;⑥学习偏好;⑦对提供教学机构的态度;⑧群体特征。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中对学习者的分析一般有这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对学习者学习学科内容产生影响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学习动机、生活经验、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等。例如,学习者学习计算机知识是想为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还是想将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所学专业当中,还是以后从事IT行业,抑或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

二是分析学习者对将要学习内容中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习者已经掌握了哪些上网的技能,搜索的技能,是否会使用邮箱等。

三是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其主要有信息加工风格,情感需求,社会性需求等。信息加工风格如喜欢自定步调的学习,用归纳法呈现教学内容学习效果最佳等;情感需求如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社会性需求如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喜欢向同龄同学学习等。

学习者分析可以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到学习者中间和他们交流等途径进行。传统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所以分析时既要了解个体学生的情况,也要了解班级总体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